葡萄霜霉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9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Vitis spp.)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植物之一,葡萄及相关产业是世界和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 (Berk et Curtis) Ber. et de Toni]引起的葡萄霜霉病是危害葡萄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一旦流行,损失巨大,严重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Rouxel等(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霜霉病菌存在明显的寄主专化性现象,其种下可能有4种专化型。而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发现有关葡萄霜霉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报道。本研究拟以采自中国不同葡萄品种上的霜霉病菌作为研究对象,综合系统发育分析与致病力及孢子囊形态差异分析方法,揭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情况,为葡萄育种、病害预测和田间防控提供重要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葡萄霜霉病菌的群体学分析基于采自中国5种葡萄品种上的224份霜霉病菌的ITS1,28S, actin和tubulin四个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采自中国的葡萄霜霉病菌种群与Rouxel等(2013)报道的P. viticola f. sp. aestivalis专化型亲缘关系紧密,但在种下水平又与之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中国葡萄霜霉病菌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样性,但与相应的寄主之间未发现内在相关性。2.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分析致病力接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来源的菌株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化。同一品种来源病原菌群体内菌株致病力比较结果表明:红地球、巨峰群体内的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而赤霞珠、山葡萄、刺葡萄群体内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不同寄主来源病原菌群体之间的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欧美杂交种巨峰群体和欧亚种红地球群体的菌株致病力较强,东方种群刺葡萄群体的菌株致病力较低,而山葡萄群体的菌株几乎完全丧失对奥迪亚无核叶片的致病性;将来自欧亚种红地球的菌株分别接种红地球、刺葡萄及山葡萄叶片,其能较好的侵染红地球及刺葡萄,完全不能侵染山葡萄。3.孢子囊大小的比较不同品种来源的霜霉病菌孢子囊大小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病原菌孢子囊大小具有显著差异。对于同一品种来源的霜霉病菌群体内菌株的孢子囊来说,除巨峰群体内菌株的孢子囊长度、山葡萄和刺葡萄群体内菌株的孢子囊宽度无显著差异之外,其他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品种来源的霜霉病菌群体之间的孢子囊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刺葡萄来源的病原菌的孢子囊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而山葡萄来源的菌株的孢子囊显著小于其他品种,红地球、巨峰来源的病原菌孢子囊大小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了不同寄主来源的霜霉菌在孢子囊形态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分化。
其他文献
<正>2013年发动机及活塞市场整体分析2013年全年国内车用发动机累计完成产销突破2000万台,分别为2040.71万台和2025万台,比2012年同期累计分别增长16.95%和16.19%。按燃料分,
杜甫《解闷》绝句——杜甫自述创作经验的一首诗叶穆堂(遗稿)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七》这一首诗,是他从事学诗的
期刊
<正>一、引言随着水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量的增加,中国的水产品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水产品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为中国的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排除合理怀疑"引入刑事证明标准,但该证明标准是否适用于简易程序,则未予明确。在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诉讼构造下,认罪案件中的证明标准虽有差异,但亦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长期以农产品供给数量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远远不够,近些年来发生的―三氯氰胺事件‖、―多宝鱼
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平面解析几何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斜率的不等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解决问题,寻找解题的切入点.一、利
目的:对137例术后复发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明确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以期合理干预,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方法:收集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
目的研究太原市老年人期望养老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讨论,为老年人选择合适养老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最大程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健康预期寿命,最终
<正>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中十分常见,发生率在数个CTD病种中超过50%。与之相对应,15%~30%初诊为特发型间
讨论了沪教版新教材"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提出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学中必须坚持"难点分散,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由点及面,逐一推进","强化课前预习,注意逆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