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的粮食需求出现了危机的征兆,粮食的价格不断上涨,粮食的供应越来越紧张,目前的粮价是2000年的三倍左右。导致粮食供应紧张的,有需求上的原因,也有粮食供应的原因。当然人口的增长,可耕土地的减少、食品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燃料用农作物的种植、自然灾害的频发都促使粮食供应紧张价格上升。要解决这个矛盾通过提高单位产量是最重要的途径,而农药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农业丰收必不可少的物资。中国的农药产业相对于欧美国家起步比较晚,真正的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了60年的发展,我国农药产业在产品数量、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和管理体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和世界特别是欧美农药行业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新产品开发和推广主要靠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也主要靠欧美公司。本文通过对中国农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对比欧美农药产业特别是世界前六的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农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各个因素,通过引入各种分析方法结合新安化工企业的实例对比研究,找出我国农药产业与欧美农药产业的差距,并分析及研究其原因,最后给出我国农药产业发展对策和思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农药产业虽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我国农药总产量已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农药出口份额在在全球份额中也不断增加,但是我们发现我国的农药企业同国外跨国大公司相比在规模、品牌、机制、技术创新、管理、质量、资金、竞争环境、环保意识和售后服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国际竞争力远远不及跨国大公司,因此加强农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发现我们与国外大公司的差距的各个方面及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对于提升我国农药出口应变能力和整体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农药产品出口质量和规模,促进我国农药产品结构化和整体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农药产业也望在今后5-10年中出现类似与全球前六的农药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