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应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肾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62例MM合并肾损害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62例患者分为含硼替佐米组与非硼替佐米组;其中含硼替佐米组中位治疗时间为8个月,中位疗程为4周期;非硼替佐米中位治疗时间为4个月,中位治疗疗程2周期。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其原发病治疗效果与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硼替佐米组总反应率(包括CR、VGPR、PR)为82.35%,达到CR 4人(11.42%),VGPR 10人(28.58%),PR 15人(42.85%);非硼替佐米总反应率为66.67%,达到CR2人(7.4%),VGPR 5人(18.51%),PR 11人(40.74%);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5)。(2)硼替佐米肾功能总反应率为82.84%,达肾脏完全反应(CR)12人(34.28%),肾脏部分反应(PR)8人(22.85%),肾脏微小反应(MR)9人(25.71%),透析10人中有6人脱离透析;非硼替佐米肾脏总反应率为55.54%,达肾脏完全反应(CR)9人(33.33%),肾脏部分反应(PR)1人(3.70%),肾脏微小反应(MR)5人(18.51%),透析3人中1人脱离透析,两组的总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47人原发病得到缓解,其中39人肾功能得到改善,改善率为83%;15人原发病未得到缓解,肾其中5人肾功能得到改,改善率为33.3%,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0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个21个月和12个月。硼替佐米的OS和PFS分别为25个月和12个月,非硼替佐米的OS和PFS分别11.5个月和9.5个月。两组比较,硼替佐米组中位OS期长于非硼替佐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PFS期无显著差异(P=0.75)。(5)硼替佐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损害,出现周围神经损害11例(31.4%),其中2例因重度周围神经损害停药,非硼替佐米组出现5例(31.2%),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非硼替佐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与感染,其中12例(44.4%)出现化疗后骨髓抑制,硼替佐米中出现4例(1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与非硼替佐米组相比较,硼替佐米组的骨髓抑制现象概率较轻。结论与非硼替佐米化疗方案相比,合并有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可以提高总反应率,明显改善肾功能,延长OS期,但需要注意周围神经损害的药物副反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