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以及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T1期(病灶直径小于等于3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微创(胸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进行研究。其中微创手术组136例,开放手术组104例,研究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不同瘤体大小T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的鳞癌和腺癌共清扫出1368组淋巴结,总的N1+N2的转移率为5.8%(80/1368);高分化肿瘤淋巴结转移率为3.0%(26/868),中分化肿瘤肿瘤淋巴结转移率为8.3%(34/412),低分化肿瘤淋巴结转移率为22.7%(20/88);最大直径≤1.0cm(T1a期)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6/622),其中鳞癌无转移。肿瘤直径1.1~3.0cm(T1b-c期)者转移率为9.9%(74/746)。T1a期患者微创手术与开放式手术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d引流总量明显减少、胸管置留时间缩短、肺部感染率低、低氧综合征发病率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术后第1-3天疼痛明显减轻。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别。而T1b-c期患者胸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手术的以上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1期非小细胞肺癌随瘤体增大,淋巴结转移频度会增加,腺癌比鳞癌转移更加活跃,并且肿瘤分化程度越低,转移频度越大。T1a期肺癌患者更适合微创手术,而T1b-c期肺癌患者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术后早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