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广场协议”后,亚洲各国(地区)相对于美元的汇率都发生较大幅度的升值。升值的后果截然不同。日本在经历巨额的资产泡沫后,经济一蹶不振。然而,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虽然也经历资产泡沫、出口逆转等不利局面,但是由于经济政策正确,使得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大大降低。很多学者对日本和台湾地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我们的近邻韩国的情况,却较少研究。本文力图对韩元升值这段历史提供全面的介绍。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韩国汇率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韩国汇率制度大致经历从多重固定汇率、蠕动钉住汇率到管理浮动汇率等阶段。进而分析韩元升值前的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主要包括国民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形成、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较高的国民储蓄率,相对稳定的政局等等。接下来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韩元升值的过程,发现从1986.1~1989.7,韩元累积升值26%。韩元升值使得韩国出口增长率出现下降,国际收支情况恶化,通货膨胀现象有所抬头,股票价格大起大落,房价一路上升、资本流出过快等等。为应付升值带来的不利局面,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物价稳定政策、产业均衡发展政策、市场导向的竞争体制、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内需与出口并重的发展策略、稳妥的住房保障体系等等,起到较好的政策效果。根据韩国处理韩元升值的经验,对我国制定相关政策的启示包括适当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改变单纯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政策为内需与出口兼顾的政策、鼓励企业提升产业结构,在人民币升值期间,应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通胀、稳健的财政政策保经济增长,而稳妥的住房保障制度既可防止房价暴涨,又能满足居民的自主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