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R&D中心转移对集群升级的影响——以东莞PC制造业集群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sc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这一现象自古有之,发展到现代,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区域又出现了新的产业集群的特征,引起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从马歇尔到当代经济学家,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集群特征、集群与创新、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集群内大量中小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行为特征是研究的一个重点。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看到,集群日益成为一个开放和动态的系统,跨国公司参与集群的现象更加普遍,作为连接全球经济与集群区域的纽带,跨国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采用新产业区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分析和分类方法,指出东莞PC制造业集群具有卫星平台式产业区的基本特点,存在着外资企业根植性弱、本地化网络不健全、容易陷入低成本锁定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珠三角地区爆发的“民工荒”问题,使东莞地区长期依赖的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优势难以为继。与此同时,跨国公司R&D中心开始大规模对华转移,为以低成本为基础的此类集群升级提供了契机。本文以东莞PC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指出此类集群实现升级的根本出路在于打破本地化创新网络的思维局限,利用外部力量,通过政府规划创建多渠道多层次的跨区域合作研发网络。
其他文献
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及其在经济金融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各国金融监管政策的松动和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最大的变化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浪
医疗责任保险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职业责任保险,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责任保险的社会需求会不断增大。但由于其市场环境及其自身的风险特点等因素,医疗
本文对企业行为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一是比较分析法。将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在我国的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