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吉西他滨或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前后鼻咽癌扩散加权成像参数中的表观扩散系数的变化,探讨DWI早期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连续入组初诊于福建省肿瘤医院未经治疗的局部进展晚期鼻咽癌患者203例,其中78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药物化疗(GEM组),125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化疗(PTX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化疗第4天、化疗第21天及化疗第42天进行磁共振扫描。根据RECIST1.1标准,在化疗第一周期末和化疗第二周期末按肿瘤最大径缩小率分别分为有效组(CR或PR)和非有效组(SD)。运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GEM组与PTX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分别从GEM组和PTX组中随机选取40例患者,测量鼻咽部原发灶各个时间点的ADC值,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的ADC值变化,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曼-惠特尼U检验综合分析不同疗效组的ADC值及其变化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来评价相关参数的可靠性。双侧检验P<0.05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在化疗第一周期末,GEM组的治疗有效率较PTX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7%VS 40.8%,χ2=5.498,P=0.019);在化疗第二周期末,GEM组的总体有效率较PTX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2%VS 52.8%,χ2=13.235,P=0.001)。合并GEM组中的33例患者和PTX组中35例患者的ADC值进行分析,在新辅助化疗第一周期末和第二周期末,有效组患者的ADCD21、ΔADCD4、ΔADCD21、%ADCD4及%ADCD21均大于非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EM组中,化疗第一周期末和第二周期末,有效组化疗第4天及第21天的ADC值、△ADC值及△%ADC均高于非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TX组中,化疗第一周期末,有效组的△%ADCD4、△ADCD21值及△%ADCD21均高于非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二周期末,有效组的ADCD21、△ADCD4、△ADCD21、△%ADCD4及△%ADCD21均较非有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以△%ADCD4≥15.30作为预测GEM组化疗第一周期末有效的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64.3%;以△%ADCD4≥14.87作为预测GEM组化疗第二周期末有效的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75%。以Δ%ADCD4≥12.77作为预测PTX组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第一周期末有效的阈值,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6%;以Δ%ADCD21≥16.89作为预测PTX组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第二周期末有效的阈值,其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3.3%。结论:△ADCD4值与%ADCD4与新辅助化疗治疗后的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早期评估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疗效,%ADCD4早期评价GEM联合铂类药物的疗效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DCD21早期评价PTX联合铂类药物的疗效,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