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摘要第一部分HER-2表达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研究背景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高发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病理分期是直肠癌主要预后因素,但是相同病理分期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因此,如果能有一个生物标志物预测直肠癌的生存并指导患者进一步治疗,将非常有意义。HER-2蛋白在乳腺癌中良好的预测作用及分子靶向药曲妥珠单抗成功的应用,使得肿瘤学家们探索HER-2在其他肿瘤中的作用。直肠癌HER-2阳性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我们进行多个肿瘤中心的大样本研究,以确定HER-2对直接进行手术直肠癌患者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直肠癌患者。TNM分期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标准进行。入组标准:结直肠镜确诊为直肠腺癌;术前完善检查:查体、血细胞分析、肝功能、肾功能、胸部X线或CT检查、腹部和盆腔强化CT或MRI检查;无远处转移,患者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诊断时已存在远处转移;诊断时同时存在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既往曾患其他恶性肿瘤;没有随访资料。根据术前检查记录获得年龄、性别、距肛缘距离等资料。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由病理资料获得。疾病复发及生存数据由随访资料获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肿瘤细胞HER-2的表达。根据两项参数评估HER-2状态: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具体为:0,无着色(IHCO); 1+,10%以上的细胞较弱的着色(IHCl+);2+,10%以上的细胞中度着色(IHC2+);3+,10%以上的细胞较强着色(IHC3+)。所有经免疫组化检查评估为HER-2 2+患者均需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计数60个肿瘤细胞,若HER-2/CEP17≥2.0为HER-2扩增。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标准随访:2年之内每3月检查一次,其后每半年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查体、肝功能、肾功能、血细胞分析、大便常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腹部和盆腔强化CT或MRI检查。手术后1年行结肠镜检查1次,以后每2-3年检查一次。对于生存分析,无疾病生存定义为从手术之日起至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时间。总生存定义为从手术之日起至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HER-2的表达与临床病例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距肛缘的距离、分期等)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临床病例特点(包括HER-2)与局部复发和远处远处转移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的检验水准。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结果:共有717例患者入组,其中401例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治疗。根据术后病理结果:193例评估为病理T1-2,524例评估为病理T3-4。377例没有淋巴结转移,340例有淋巴结转移。2.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717例患者中201例评估为IHC 0,193例评估为IHC 1+;224例评估为IHC 2+;99例评估为IHC 3+。FISH基因检测显示224例IHC 2+的患者中有16例基因扩增。在本研究中,99例IHC 3+和16例IHC2+且有基因扩增的患者评估为HER-2阳性。717例直肠癌患者HER-2阳性率16%。HER-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分期和N分期均不相关。3.HER-2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关系。本研究中128例患者(17.8%)发生局部复发,206例患者(28.7%)发生远处转移。未发现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或距肛缘距离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相关。肿瘤浸润深度(pT)和淋巴结转移(pN)状态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01)。115例HER-2阳性患者有26例发生局部复发,而602例HER-2阴性患者102例局部复发,无显著性差异(p=0.146)。与HER-2阴性患者相比,HER-2阳性患者更可能发生远处转移(36.5% vs 64.2%,p=0.007)。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浸润深度(pT)和淋巴结转移(pN)状态是5年DFS和5年OS的独立预测因素。115例HER-2阳性患者5年无疾病生存率显著低于602例HER-2阴性患者(52.2% vs 69.6%, p<0.001)。HER-2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明显优于HER-2阳性患者(73.9% vs 63.5%, p=0.013)。在亚组分析中,早期直肠癌(T1或T2且没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HER-2过表达也是5年DFS(p=0.047)和5年O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32)。在多因素分析中,HER-2是5年DFS (HR=1.929,95% CI 1.425-2.613, p<0.001)和5年OS(HR=1.625;95% CI 1.155-2.285, p=0.005)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该研究717例直肠癌患者中115例HER-2阳性,阳性率16%。HER-2能够预测远处转移,但不能预测局部复发。单因素和多因素均显示HER-2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中文摘要第二部分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EZH2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背景直肠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居癌症死亡前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是新辅助放化疗后行全直肠系膜(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手术。但是不同患者对新辅助放化疗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如果一种生物学标志物能够预测放化疗的反应,使不敏感患者避免过度治疗,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这将带来很多临床获益。实体肿瘤的研究发现EZH2的异常与肿瘤的侵袭性和/或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只有很少的文献关注EZH2在直肠癌中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检测治疗前活检标本EZH2的表达,进而研究EZH2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放化疗敏感性和生存期的预测作用。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直肠腺癌患者。完善检查后根据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分期标准进行TNM分期,T3和T4且无远处转移患者入组。112例患者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后进行手术的综合治疗。术前放疗单次剂量为1.8Gy,每周5次,总量50.4Gy。同时进行全身化疗共2个周期,分别在放疗开始后的第1-5天和22~26天进行。同步化疗方案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放化疗结束4-6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病理检查由两位病理科医师进行。根据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来评估肿瘤的降期。肿瘤反应根据Dworak肿瘤退化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 TRG)系统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ZH2、Ki-67的表达。结果入组112名患者,62例评估为临床T3期(cT3),50例评估为临床T4期(cT4),38例评估为临床NO期(cN0); 74例评估为临床N+期(cN+)。根据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结果,44例评估为病理T1-2(pT1-2)期,68例评估为病理T3-4(pT3-4)期;67评估为病理NO(pN0)期,45例评估为病理N+(pN+)。对比治疗前临床分期和治疗后病理分期结果,52.7%患者降期。根据病理肿瘤退缩分级评估47.3%(n=53)的患者反映良好(TRG 3和TRG4)。EZH2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Ki-67评估)显著相关(p<0.001)。EZH2低表达者对新辅助放化疗更敏感:53例EZH2低表达者有30例达到好的肿瘤退缩反应;而59例EZH2高表达者只有21例达到好的肿瘤退缩反应(p=0.026)。53例EZH2低表达者有34例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降期;而59例EZH2高表达者只有25例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降期(p=0.021)。CEA正常和无淋巴结转移也与好的肿瘤退缩反应相关(p=0.033和p=0.046)。cT3患者比cT4患者更有可能达到好的肿瘤退缩反应(p=0.01)。通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EZH2低表达与好的肿瘤退缩(TRG3和TRG4)显著相关(OR=2.684; 95% CI 1.147-6.280, p=0.023),与肿瘤降期显著相关(OR=2.476; 95% CI 1.107-5.537, p=0.027)。另外,cN也是肿瘤退缩反应(p=0.018)和肿瘤降期的预测因子(p=0.025)。112例患者中,59例高EZH2表达者的5年无病生存明显差于EZH2高表达者(p=0.02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ZH2低表达者5年总生存明显优于EZH2高表达者(p=0.032)。多因素分析EZH2是5年无病生存的预测因子(HR=2.287; 95% CI 1.137-4.602, p=0.020),但不是5年总生存的预测因子(HR=2.182; 95% CI 0.940-5.364, p=0.069)。结论该项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EZH2能够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对术前放化疗的治疗反应。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EZH2的高表达者5年无疾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更低,是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不良预后因素。进一步确定EZH2在直肠癌的预测作用,需要大样本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