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石滩滨海旅游地演化进程、机制与调控对策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期,西方学者开始关注旅游地演化的动态规律,认识到旅游要素演化对旅游地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1980年巴特勒提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详细描述了旅游地演化进程的六个阶段,分析了六个阶段旅游地各要素的变化,提出了旅游地演化的机制。这一理论迅速引起旅游学术界的兴趣,各国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论证和修正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我国学者较多关注不同类型旅游地生命周期形态,而较少关注中国旅游地系统内各要素演化与西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差异。大连金石滩滨海旅游地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5A级旅游景区及国务院首批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滨海旅游地,积累了丰富的发展资料。作为中国开发最早的滨海旅游地,金石滩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的特征变化,以及旅游地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对其他滨海旅游地的发展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陈述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基本理论与研究综述。首先是基本概念,其次介绍了滨海旅游地演化理论和旅游地管理理论,最后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旅游地演化和旅游地管理的研究文献,并进行了总结评述。第三章基于文献调研资料和专家组判断,结合金石滩旅游业发展数据分析,将大连金石滩滨海旅游地系统整体演化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石滩滨海旅游地供给系统、需求系统的演化特征,结合旅游地演化的背景环境,分析了金石滩滨海旅游地系统在空间的演化特征。第四章从旅游供给子系统和旅游需求子系统角度,分析大连金石滩滨海旅游地演化的影响因素,梳理出金石滩滨海旅游地演化的动力机制、限制机制、破坏机制和保障机制,为金石滩旅游发展管理奠定基础。第五章提出金石滩滨海旅游地演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含原有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旅游需求不断改变、旅游地社区诉求复杂化、旅游地恢复力亟待提高。基于旅游地利益相关者访谈,提出金石滩旅游地管理的相关对策,如合理控制旅游业发展规模和速度,重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重视旅游地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与参与,实现旅游地容量管理,培育旅游地恢复力,提高金石滩滨海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总结论文主要创新之处有两个,一是理论研究方法创新,利用德尔菲法划分并命名大连金石滩滨海旅游地演化的阶段,梳理总结各个阶段旅游地要素特征变化,提出中国特定政治、经济、环境下,旅游地供给主体构成的变化规律、游客性格的变化规律、主客互动水平的变化规律。二是管理方法创新,通过旅游地居民、游客的感知和态度,判断旅游地容量、旅游地恢复力水平、旅游地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以此监测旅游地容量、旅游地恢复力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提升金石滩滨海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水平。论文不足之处主要是部分统计数据可信度存疑,访谈时存在样本年龄趋同,无法做定量分析并推断总体特征,没有深入研究旅游地恢复力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趋势,认为应该做更多滨海旅游地演化进程的比较研究,侧重研究滨海旅游地衰退阶段转型的对策,提高滨海旅游地恢复力的相关对策。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与结石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CT对肝脏胆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BCA)与胆管囊腺癌(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BCA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BCA及2例BCAC的CT及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固本抑瘿汤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本院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检测原代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双孔钾离子通道TRESK的变化对lnc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谷氨酸(Glu)组、Glu+NC siRN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