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观察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该疗法的治疗机理,为针刺治疗ADHD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同时,通过对脑电特征观察,为针刺治疗ADHD的疗效评估提供客观指标。方法:本课题所有病例均来自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病人。在病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40例多动患儿分为针刺配合行为疗法组(A针刺组)20例,行为疗法组(B对照组)20例。采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儿的多动指数、品行、学习、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因子变化,分析组间疗效的差异性,同时观察针刺治疗对多动患儿各频段的脑电波相对能量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相似,包括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年龄、Conners父母用量表评分、各频段脑电波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2. ADHD患儿针刺组经针刺配合行为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组的疗效优于单纯行为治疗的对照组。在Conners父母用量表评定中,针刺组患儿在多动指数、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冲动、焦虑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经针刺治疗后多动指数、品行问题、学习问题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多动-冲动、焦虑、身心障碍方面则未见统计学差异。3.脑电波方面,患儿静息状态,针刺组经治疗后,β波相对能量值升高,δ波相对能量值降低(P<0.05);而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组α及β频段的能量百分比较高,δ频段的能量百分比较低(P<0.05)。患儿执行注意任务(游戏)状态,治疗后θ游/β游比值降低(P<0.05),针刺组a游/a静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θ游/θ静比值针刺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提示针刺可能可提高ADHD患儿大脑的兴奋性,改善其大脑抑制状态。结论:1.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ADHD临床疗效确切。2.运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ADHD患儿,能使其多动指数、品行、学习、多动-冲动、焦虑情况等改善,改善其各项行为,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3.针刺治疗能改变患儿定量脑电波的特征,脑电波特征有望成为针刺治疗ADHD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并提示针刺可改善ADHD患儿的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