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8年,在这期间,我国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明显进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逐步推动住房改造工作,建立了多项住房保障制度,包括发放货币补贴和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了城镇居民“住有所居”,但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在广大的农村,还有大量的贫困农民居住在危旧房屋中,解决好农村危房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是党和国家根据新形势下农村发展需要,实施开展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大提升了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商河县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实际出发,研究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有6项主要内容:一是提出了本篇论文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实施状况调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是提出了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三是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并分析国内外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研究现状;四是提出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五是总结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六是针对本篇论文,提出了两处创新之处和两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商河县农村危房现状分析,有3项主要内容:一是对商河县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商河县的行政区位现状、地理情况、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二是研究了商河县农村危房基本特征及界定标准,对危房等级进行了明确划分,研究了商河县农村危房分布改造情况,包括改造农村危房分布情况、改造前危旧房屋建造年代和房屋结构类型、改造后房屋的结构类型、农村危房户房屋改造方式、农村危房户改造前后房屋面积情况、农村危房改造家庭贫困情况、农村危房改造家庭人口状况以及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来源情况。通过研究发现,商河县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实满足了农村经济困难家庭的居住需要。第三部分是商河县危房改造政策实施状况分析,有3项主要内容:一是阐述了在商河县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政策基础,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方针、省级层面的文件和实施方案、市县级的组织负责机构;二是阐述了在商河县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实施程序,大体分为七个步骤进行;三是商河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效果分析,主要是农户对政策认可情况、改造户受益情况和社会效益以及政治效益。这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在商河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基础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总结分析了 2012年以来商河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产生的效果。第四部分是商河县农村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5项主要内容:一是商河本地传统习惯与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要求冲突,主要矛盾点在在改造后房屋面积大小方面;二是补助方式有待改进,在补助的金额、发放的方式上都存在一些不足;三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厕所、绿化、道路、给排水、供电等配套建设往往跟不上农村危房改造房屋的进度;四是投资过度造成贫者愈贫,部分农户不能量力而行,在改造房屋时投资可能会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宁愿背上债务也要高标准建房,从而加重今后的生活压力,造成生活贫困程度加剧;五是引发社会矛盾,现行的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只能对农村贫困户进行一定补助导致极端贫困家庭无力进行危房改造,在农村社会会造成不良影响,部分贫困户享受政策进行危房改造后,会引起部分不符合政策的农户的羡慕甚至嫉妒,引发一定的社会矛盾,进而对国家的政策产生不满、对党和国家、对各级干部产生不满。第五部分是改进对策与建议,有7项主要内容:一是从完善机制入手将农村危房改造组织领导机制不断下沉,做到基层全覆盖,特别是村一级要抓好群体居民信息登记工作,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做好前置工作;二是改革宣传方式,使用多种举措,针对全体农户、重点贫困户分别做好宣传,引导农村危房改造户建设符合自身经济现状的房屋,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三是优化资金保障,创新融资的多种渠道,尽可能减轻贫困农户进行危房改造的资金压力,拓宽农户进行危房改造的信贷途径;四是加强科学规划,实施风貌管理,上级进行技术指导要符合一线实际,科学规划、统筹设计,设计出的图纸符合要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建成的房屋能够符合本地地区特色;五是要严把工程质量,改造后的房屋安全适用是我们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改造的初衷,必须要实现“居有所安”,要严把监督关,加强对建筑质量重要性的宣传,培训农村建筑施工人员和施工队伍,严格进行房屋质检;六是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督查考核,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地方科学发展观考核,并且与干部考核相挂钩,严肃工作纪律,严抓督导催办,形成定期通报制度,以档案信息为抓手加强抽查监管;七是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住房信息统计调查,存档方便后续管理,变输血为造血,促进贫困户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