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实施修复工程之后,其修复效果如何,土壤、种植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是否达到修复要求,这就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从而确定修复后的土壤肥力、种植作物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等能否达标,能否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的威胁。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评定是农田土壤修复工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估的目的在于客观地检验修复效果,评估修复工程对土壤性质和种植作物带来的变化;同时实现对修复工程的监管,并为治理后污染土壤再利用的方向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镉污染原位修复前后土壤-作物-修复材料整个系统为对象,从文献数据、大田试验数据和相关标准出发,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德尔菲与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筛选指标设计问卷,专家咨询后建立南方酸性水稻土镉污染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个目标层指标,4个准则层指标,14个具体评估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四项准则层指标(权重)分别为:土壤肥力指标(0.12)、重金属污染指标(0.34)、水稻生长安全指标(0.43)、修复剂指标(0.11)。其中土壤肥力指标包括7项评估指标:碱解N(0.009)、有效P(0.012)、速效K(0.006)、有机质(0.021)、pH(0.034)、阳离子交换量(0.018)、次生污染问题(0.018);重金属污染指标包括2项评估指标:土壤全镉量(0.121)、有效镉消减量%(0.219);水稻生长安全指标包括3项评估指标:糙米含镉量(0.253)、糙米含镉消减量%(0.111)、稻米产量(0.067);修复剂指标包括2项评估指标:修复性价比(0.051)、修复剂含镉量(0.059)。借助三种方法确定指标标准:第一种是利用现有标准制定,如全镉、糙米含镉量指标标准;第二种是根据相关研究结果确定,如有效镉消减量、糙米含镉消减量指标标准;第三种是参考当地平均水平或常规要求制定,如水稻产量、修复材料含镉量指标标准。并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指标大小或级别状态赋予其相应分值。考虑到修复效果评估体系的复杂性与层次性,并能够分别得到准则层4项指标修复前后变化与得分情况,本研究采用多目标加权法作为评估方法。修复效果评估体系建立后,以不同施用量的两种修复材料(修复材料A与修复材料B)对广西河池市与湖南湘潭市两地镉污染稻田的钝化修复效果进行案例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在两地控镉示范区进行修复,都得到200 kg/亩的修复材料A与100 kg/亩修复材料B修复效果最好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