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对策研究——以吉、豫两省为例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t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近年来为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先后提出城乡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来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农村发展。“三化”理论正是对上述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本文对“三化”提出背景以及“三化”各个组成部分的概念内涵,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规范性定义,认为“三化”理论的提出和完善是有着浓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的。  首先,文章比较了“三化”统筹、“三化”协调和“三化”同步三种理论的异同。认为“三化”统筹、“三化”协调、“三化”同步,三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同,无论从背景和内容上,还是从原则和基础上看,三者均同根同源,可以理解为是同义词。文章分析了“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认为“三化”协调发展应避开“拉美陷阱”,在政府的引导下有序实施。  第二,文章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个方面,分别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个指标权重进行判定,最终建立了我国“三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吉林省、河南省以及我国“三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判定,而后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三化”协调发展呈现出前快后慢的特征,其中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但工业化水平显著落后于国家整体水平。  第三,文章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吉林省、河南省和我国的“三化”协调度水平进行了测量,并比较历年吉林省、河南省和国家的“三化”关联水平,得出,“三化”间确实存在较为紧密的内在联系。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联水平较高,但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关联较低;其中,吉林省数据显示,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脱节较为严重。  最后,文章对我国“三化”协调发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吉林省和我国实证分析结论,对“三化”协调发展的统筹实施,提供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关系着国家未来和公民获得基本认知的能力,我国一直重视它的普及和发展,财政资金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近年来,随着绩效评价观念深入人心,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引起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