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建筑·环境——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现象分析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5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空间,一个供人们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特定空间,它是开放的,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容纳人们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场所。人,作为公共空间中的主体,他的行为、心理都直接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我们如何去理解这些现象,如何从这些现象中去探索最不易察觉的联系,如何将这种本质的联系应用于环境中,这正是选题的目的所在。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关领域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环境心理学是一门包含了很多门类科学的综合学科,在本文中,将着重从研究公共空间性质为理论的出发点,在正确理解公共空间的环境认知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社会行为做一个综合的概述和提炼,同时结合相关的环境心理学的科学理论去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二,有目的性的进行实地的现场调查。从武汉等大中城市进行针对性的实地调查,通过直接观察、效能观察、直接提问、标准化问卷等科学的环境心理学研究手段,进行有关方面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第三,将理论的研究应用于实践中。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的参与相关方面的实践工作,力求从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深层次理解,把理论工作与实践工作相结合。 本研究从人的行为心理的角度,对城市中各种公共空间类型存在的典型行为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定量的城市行为心理体验,从调查问卷、走访群众、个人观察的方式进行系统性的实例总结分析,得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中行为心理效应的设计组合模式,包括四种效应空间系统和相应的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手段,最终目的就是希望更好的成就一个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城市公共空间。
其他文献
期刊
城市对人来说,就像寄居蟹的壳。随着发展,人类需要不断地完善城市这个壳,使它的环境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人是自然之子,虽然生活在城市中,但是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从未消失。现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所作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艺术审美的情感活动.要求艺术家在其创作中表现出真实的感情来.要求作品以情感人。“意在笔先”说的是画
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在GDP的占比为65%。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已经越来越重要。中国入世已经将中国带入全球市场大家庭。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激烈竞争,民营企业只有
任何大众传播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且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效果,不论传播效果是潜在的还是显性的。而促使其产生并发挥影响与作用的关键因素就是受众。受众作为社会环境
人们消费需求个性化的日益高涨,加速了汽车定制设计的发展。而互联网络日益普及,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技术的可用性,完全能够确保汽车网络化定制设计新
1、本文从水彩画的“抒情诗”之喻谈起,讨论诗画关系的意境会通及水彩画中“诗意”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抒情诗”之喻体现着欣赏者对水彩艺术审美特性的感受,或者说“抒情诗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