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心理治疗的视角出发,以信念修正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信念修正思想在20世纪以来心理治疗领域内演变路径的梳理,结合对个体信念与信念系统特征的探究,反思心理治疗领域内信念修正理论与实践的现状与出路,进而为心理异常个体的信念修正进行理论建构与操作设计。研究内容涉及两大部分,一是心理治疗视域下信念修正的思想演变研究,意在为信念修正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可行性评估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在具体心理治疗理论下对信念修正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定位信念修正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角色,为信念修正的理论建构和操作设计提供策略导向。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厘清三大心理治疗流派中信念修正思想的孕育、发展过程;2.澄清信念在个体心理异常状态中所承担的角色;3.探讨信念修正在心理治疗整合趋向下的角色定位及作用模式;4.建构新的理论模型以完善信念修正的具体实践模式。利用文本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方法,按照时间逻辑对精神分析、存在主义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代表性理论进行研究发现:信念修正在精神分析的治疗实践当中尚未被明确提出,一直作为一项改变指标隐含其中;存在主义关注个体存在状态,存在状态决定个体的经验累积,信念是经验的析出,依据这一关系,信念修正的系统特征和核心信念被勾勒出来,但并未形成具体的理论;认知行为治疗将信念作为心理治疗核心的致病因素,并明确提出了信念修正的主张,在实践中将信念修正作为一个治疗环节。信念修正的思想演变路径可概括为:理念广为应用,概念不断凸显,理论并未成型。个体的信念以信念系统的形式存在,具有多样性、流动性、层级性、稳固性等特征,对行为具有预测和指导功能,其确信度受证据影响。当前心理治疗领域实证研究泛滥,理论建设萧索;对信念修正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未能向心理治疗领域进行有效注入。在精神分析对潜意识信念的处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信念系统的塑造以及认知行为疗法提供的具体干预手段之上,以信念修正作为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建构专属理论与操作模型,实现基于个体信念的理论构建与应用评估。多元信念整合修正模型将个体信念的多元特征与各心理治疗理念进行融合,既符合整体论哲学的要求,也遵从了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处理个体的不合理信念来改变或消除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在操作性上,覆盖心理干预的全程,并能够以短期治疗的形式进行临床实践,有效的节约经济成本和时间投入;从技术伦理学看,能够有效规避对个体主体性和同一性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