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景天对大鼠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病理形态学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fyturn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检测肺小动脉管壁上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旨在了解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理,同时探讨红景天对大鼠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红景天组,每组32只。对照组于成都(海拔500米)饲养,低氧组和红景天组于拉萨(海拔3700米)饲养。红景天组给予24%红景天溶液灌胃10ml/(kg·d)。低氧组和对照组每天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以实验开始后10天、20天、30天、40天作为检测点,三组大鼠均随机选取8只,进行如下处理:(1)右心导管漂浮法测量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2)称量大鼠右心室(RV)和左心室(LV)加室间隔(S)的重量,以RV/(LV+S)比值反映右心室肥厚程度;(3)光镜下观察大鼠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之比(WT%);(4)电镜下观察大鼠肺小动脉管壁超微结构改变;(5)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肺小动脉管壁上ET-1、VEGF以及TGF-β1的表达变化,并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取光密度(optical deinsity, OD)值。结果:1.低氧组各检测点mPAP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红景天组10天检测点mPAP与低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组20天、30天和40天检测点mPAP均低于与低氧组(P均<0.05)。2.低氧组各检测点RV/(LV+S)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红景天组10天检测点RV/(LV+S)与低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组20天、30天和40天检测点RV/(LV+S)均低于与低氧组(P均<0.05)。3.低氧组各检测点WT%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红景天组10天检测点WT%与低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组20天、30天和40天检测点W T%均低于与低氧组(P均<0.05)。4.大鼠肺小动脉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如常。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变性;内弹力膜厚薄不均;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原纤维增多;肺小动脉肌化。红景天组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等病变较低氧组减轻。5.(1)低氧组各检测点ET-1的OD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红景天组10天检测点ET-1的OD值与低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组20天、30天和40天检测点ET-1的OD值均低于与低氧组(P均<0.05)。(2)低氧组各检测点VEGF的OD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红景天组10天检测点VEGF的OD值与低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组20天、30天和40天检测点VEGF的OD值均低于与低氧组(P均<0.05)。(3) TGF-β1的OD值:低氧组各检测点TGF-β1的OD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红景天组10天检测点TGF-β1的OD值与低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组20天、30天和40天检测点TGF-β1的OD值均低于与低氧组(P均<0.05)。结论:1.低压低氧引起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升高,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形成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基础。2.低压低氧引起大鼠肺小动脉ET-1、VEGF及TGF-β1表达升高,致使肺血管发生低氧性收缩及肺血管重建。3.红景天的应用可降低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延缓肺小动脉管壁增厚,说明红景天对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干预作用。4.红景天的应用可降低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管壁ET-1、VEGF及TGF-β1的表达,可能是红景天对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此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我学到了许多。借此机会我想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此外还要特别感谢胡畏和王广宇老师对我的教导,将我这个外门汉带进了厨艺这个充满精彩的世界,让我领略了厨艺的魅力,从此爱上了这门艺术。最后我想对已经操劳了半辈子的父母说一句:你们辛苦了,以后生活的担子儿子会为你们扛起。    反复锻炼 提高技艺    在某年某月某日,我知道了我可以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消息,当时喜悦与兴奋充斥着心
目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症状包括红斑、脱发、干燥脱屑和色素沉着,皮肤损伤严重程度与辐射剂量、剂量率、皮肤厚度以及射线品质有关。换句话说,在同样的物理照射剂量下,不同射线品质的辐射对同一个体将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一般认为自然发生的α粒子由于穿透力弱不能穿透人的皮肤表皮层,只有当其照射剂量达几百格瑞才可使皮肤出现红斑等明显的损伤,但是目前鲜少有文献可以证明低剂量α粒子照射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