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附生兰科植物种子的原地和迁地共生萌发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_SQ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的大科之一,其中许多种类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过度采集和环境破坏,导致许多兰科植物都处于濒危状态。在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种子需要与特定的真菌共生才能顺利萌发。因此了解兰科植物的共生真菌,是兰科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利用种子原地共生萌发技术(Insitu seed baiting technique)及种子迁地共生萌发技术(Exsitu seed baiting technique)分别成功获得了西双版纳地区2种和6种附生兰科植物的原球茎。经分离、鉴定原球茎内共生真菌,以及进行培养基共生萌发实验,从而筛选出对兰科植物种子萌发阶段有效的共生真菌。具体结果如下:  (1)将兜唇石斛、景洪石斛、流苏石斛和多花脆兰的种子袋放置在长有相应兰科植物的生境进行原地共生萌发实验。在10个月后回收的种子袋中获得了兜唇石斛和景洪石斛萌发形成的原球茎及幼苗。  (2)在种子原地共生萌发实验中,从兜唇石斛种子袋放置的7个研究点中的4个研究点回收到的种子袋中获得了兜唇石斛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及幼苗,并从其中3个研究点内的原球茎中成功分离得到9株菌株。结合菌株形态和分子鉴定证明所获得的真菌为同一种胶膜菌属(Tulasenlla,编号FDaI7)真菌和一种木霉属(Trichoderma,编号FDaI2)真菌。  (3)兜唇石斛种子与真菌培养基共生萌发结果表明,所分离得到的FDaI7菌株(胶膜菌属)能有效促进兜唇石斛种子萌发、原球茎发育以及幼苗的初期生长。一种从硬叶兰原球茎中分离到的FCb4菌株(胶膜菌属,Tulasenlla)虽能在有光照条件下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但原球茎无法继续生长发育。而从兜唇石斛原球茎中分离到的FDaI2菌株(木霉属)对兜唇石斛种子萌发阶段无促进作用。种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结果表明,有无光照对兜唇石斛种子萌发并无影响。但在接种FDaI7菌株的实验组中只有在有光照条件下幼苗才能发育达到阶段5,说明兜唇石斛在幼苗发育阶段需要光照。  (4)利用迁地共生萌发技术,成功的获得了兜唇石斛、流苏石斛、鼓槌石斛、硬叶兰、多花脆兰和风蝶兰的原球茎。  (5)经种子迁地共生萌发培养,成功的获得了硬叶兰处于不同阶段的萌发种子、原球茎和幼苗。并从原球茎中分离得到7株菌株。结合菌株形态和分子鉴定证明所获得的真菌均为同一种胶膜菌属(Tulasenlla,编号为FCb4)真菌。  (6)硬叶兰种子与真菌培养基共生萌发结果表明,所分离得到的FCb4菌株(胶膜菌属)和从兜唇石斛分离到的一种胶膜菌属真菌FDaI7菌株均能有效促进硬叶兰种子萌发。虽然两种接菌处理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有光照条件下,接种FCb4菌株处理中达到幼苗阶段种子的比率显著高于接种FDaI7菌株的实验组,表明硬叶兰在种子萌发阶段在属的水平上与真菌专一性不强;而在原球茎发育及幼苗发育初期阶段在物种的水平上与真菌具有一定专一性。种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结果表明黑暗条件更有利于硬叶兰种子萌发与形成原球茎,但在黑暗条件下,当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后,表现出生长停滞的趋势,说明原球茎发育后期与幼苗发育阶段需要光照。
其他文献
随着IC行业的发展,芯片的集成度和工艺水平日益提高,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对集成电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威胁也随之增大。设计功能可靠的ESD保护器件成为了每个I
在遥感图像编码、远程医疗以及远程监控等应用中,观察者往往只关注图像或视频中的某些对象,对其他对象不感兴趣,这时候基于对象的编码方式应运而生。传统的基于对象的编码方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是一种新颖的信号描述与处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方法,它具备明显的优势:以远低于香农-奈奎斯特的速率采样数据;可同时进行信号采样和数据压缩
BR是一种集聚光电效应、光致变色特性、光致各向异性等重要光学性质于一体、可用于全息存储技术领域的生物材料之一,其本质是膜蛋白,是光信息处理、光学存储等应用领域较为热
目的:观察microRNA-150在糖尿病心肌纤维化大鼠心肌组织和高糖作用下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在高糖作用下microRNA-150对胶原Ⅰ(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  方法:动物
番荔枝科(Annonaceae)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基部类群,多样性最丰富。由于前人对该科的系统划分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利用不同方法对该科分类学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植物结构发育特征对
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不断增长的信息和信息交换。显然,如何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传播,实现可靠的通信是通信技术的一个关键方面,因此自从通信诞生以来,差错控制技术就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许多昆虫都具有利用偏振光导航的能力。研究表明,它们的复眼中具有能够感知天空中偏振光的独特区域-背部边缘区域(DRA)。DRA中的小眼具有对偏振光极度敏感的感光器等一些解剖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FIR数字滤波器以其良好的线性特性被广泛使用,属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模块之一。在工程实践中,往往要求对信号处理要有实时性和灵活性,而已有的一些软件和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