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工业化社会的粮食,缺少能源,工业化社会将寸步难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探明的可供开采的三大化石能源储量:石油,到2040年,地底石油将会耗竭;天然气,可供开采年限仅为64年,连储量最丰富的煤炭也仅仅可供开采226年。相关机构预测,中国在21世纪20年代基本实现工业化后,在从人均GDP 3000美元向6000美元挺进中,由于全球石油生产下滑等国内外资源环境问题急剧恶化,中国陷入工业危机的危险性将会急剧增大。解决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开源,二是节流。而新型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受技术等条件限制,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发挥实际作用。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能源节约,我国政府也因此提出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口号,所以如何更好的进行能源节约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为此,本文通过总结、研究,选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完全指数分解法,然后将我国的生产单位细分为八大行业,选用1994-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统计分析中国八大行业总体能源消费情况,运用完全指数分解法,将能源消费总量分解为能源转换效率、能源密度、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四个影响因素,研究和分析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因素。研究发现,16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11.3%,总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6.5%,其中制造业占比最多,占总GDP比率达41%,但却占了我国生产部门总能源消费量比率的64.6%。在影响能源消费量的各因素中,其中经济规模的扩大是导致能源消耗增加的最主要因素,由于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加了能源消费1.92亿吨标准煤,但生产部门的能源密度明显下降,年均减少了能源消费量约1.08亿吨标准煤,成为节约能源的最主要因素。而能源转换效率下降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影响能源消费增加的重要因素。通过因素分析,我们最后提出建议,分别从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适度控制工业化速度等几方面着手,控制我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达到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