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介词AT,ON和IN的语义网络及其习得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41466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义现象已经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用认知方法对词汇多义现象进行分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的关注。 在对多义现象的研究中,大部分语言学者都认为心理词汇的构成是任意的,而认知语言学家则对多义现象的本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Lakoff(1987)在对多义现象的研究中提出了径向范畴理论(radial category)。Anderson(1983)提出了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理论来阐述人脑对知识的存储和加工的心灵机制。Typer和Evans(2001)把研究多义现象的认知方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结合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他们认为一个介词的原型意义通过一套认知法则相互作用可以派生出更多的区别性意义(distinct sense),最后形成一个高度活跃的语义网络。而这种认知法则主要是介词的空间隐喻(spatial metaphor)和图式转移(image-schema transformation),通过这种认知法则在语义网络中形成许多的语义链(meaning chain)。 基于英语介词的多义特征,本文以上述几种理论模式为依据,试图构建英语常用介词at,on和in的语义网络,目的在于探索空间隐喻的系统性特征与介词习得之间的关系,同时验证这种新的认知方法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外语学习者对介词的习得。归结起来,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介词通过空间隐喻可以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状态、数量等抽象的目标域。外语学习者在习得介词at,on和in时,对各个目标域义项的习得是否遵循某一个相对固定的先后顺序?如果是,又是怎样一个顺序? 第二,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外语学习者对介词at,on和in的习得? 第三,采用通过建构语义网络的方式来帮助外语学习者依据空间隐喻和语义链来理解介词各义项之间的联系,这种认知教授方法对我国外语学习者习得介词的效果如何?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陕西师范大学两个学院大一学生中抽取了110名受试,做了一次前测试,然后给受试对象讲授介词语义网络的认知分析;之后再组织一次后测试。最后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两次测试成绩做配对样本T检验。同时,从110名受试中挑选出15名学生就对此认知方法的主观感受进行访谈。另外,此研究还对前测试做了一次
其他文献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艺术化地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也能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
维修是保证航空安全的重要手段。视情维修作为现代维修的一种重要方式,对避免重大事故和损失,降低维修成本和提高维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航空发动机一般采用视情维修策略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从讲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好开场导语至关重要。一、设计开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改造前后的专业特点分析,结合社会上相关企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论述了工科类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达到的教学目
所谓的幼儿园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需求自由地选择、操作材料。它又不同于
资源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开展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创设数字化环境提供资源服务还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无一不以学习资源为中心展开。教
中国的戏曲是一个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以鲜明的民族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英语是语言学科,初学者认为,只要储备了丰富的词汇量,精通了语法,就可以熟练地用英语来表达了,但实际运用中却不是这样的。那么如何才能熟练地使用学到的英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