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构“稳定型民主”的约束条件及中国启示——基于“新兴民主国家”“民主动荡”的思考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亨廷顿所说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开始踏上了民主化的历程,它们直接移植了西式民主模式。这些发展中国家希望达到与西方国家一样的状态,实行与西方国家相同的政治制度,它们包括以普遍选举为特征的民主制度,仿照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以及在西方国家之中普遍实行的多党竞争制度和代议民主共和制度。这些发展中国家也就被称为后发民主国家或者新兴民主国家。这些新兴民主国家最初的愿景其实很简单,就是单纯地希望自己能够和发达的西方民主国家一样,经济发展富裕,政治制度完善,文化思想先进,社会和谐安宁,可是,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并没有达到他们的理想,梦想难以照进现实,民主化的过程中充斥着腥风血雨,持续不断的动荡成了许多新兴民主国家和地区挥之不去的梦魇。从有“第四波”民主化之称的“颜色革命”的中亚国家到有“阿拉伯之春”之称的中东国家,从非洲北部的两个相对比较大的国家埃及和利比亚,到阿拉伯世界中部地区的两个石油小国伊拉克和阿富汗,从欧洲东部兵家必争之地的国家乌克兰到亚洲南部政治动荡经常发生的国家泰国,从我国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选举到我国香港地区的“占领中环运动”,诸如此类的国家政治动荡现象和纷繁复杂的政治乱局犹如此番唱罢我登场一般频繁上演。在“第三波”和“后第三波”民主化进程中诞生的新兴民主国家大多陷入持续的“民主动荡”的困境促使本文研究建构“稳定型民主”的一般条件。“稳定型民主”需要国家认同、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公民文化、中间阶层等各个方面的条件来促成。我国当下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并加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总结新兴民主国家民主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走上稳定型民主的发展道路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中国要在遵循一般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稳定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化进程。
其他文献
在新世纪,随着国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提升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构建一种新型生活共同体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在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了农
本文以1949年至1952年广东省H县农业税征收为研究个案,讲述了一个国家话语借助民间伦理在基层搭建其合法性权威的规劝故事。   笔者以“民众为什么服从征税”为基本问题;利
学位
加强基层社区新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社区党组织体系,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发挥其作用,是城市社区践行群众路线及其长效机制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方面。①因此,在新的形势
建立了双氯芬酸钾软胶囊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有关物质的检测,以控制产品质量.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