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的“维生素”和“生长素”。在不同室外场所,已经被广泛用作室外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而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还局限在控制污染物的标准上,作为正面评价标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尚未被广泛推广和使用。本文通过对建筑室内的负离子浓度和通风状态的研究发现,直接使用空气负离子浓度等相关指标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评价能力略显不足,结果准确性较差。然而,可以使用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指标对建筑室内通风状态进行评价,进而评价空气清新度和空气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基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建筑室内通风状态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和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力图对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作系统的研究,并探讨使之作为建筑通风设计的评价标准的能力,为室内环境作贡献。主要结论如下:(1)建筑室内外环境在空气负离子浓度上有明显差别;负离子浓度对于室内空气质量评价较为准确;单极系数q和安培空气质量指数CI的评价能力有限。(2)自然通风状态下的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新风系统次之,封闭状态室内最低。在封闭状态下使用新风系统,或者改善自然通风,可以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和室内空气质量。(3)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候和室内相对湿度等因子关系较大;选用适合的舒适度调节系统,既能满足舒适度要求,又能保持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本文通过理论和实测相结合,研究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和通风状态;为室内空气负离子在室内的研究作基础和补充。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使用空气负离子评价建筑通风设计,从而改善室内环境。力求结合建筑设计方法,充分利用场地周围的空气负离子资源,发挥空气负离子——这种“空气维生素”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室内环境,创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