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官区法院自2004年开始指定集中管辖铜陵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以来,(1)经过十五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调研报告全面梳理铜陵市近十年集中管辖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对186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基本情况、共性及个性特征等进行逐案分析,发现相比全国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和犯罪比例持续降低,近年来,铜陵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有所上升,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较高,本地未成年犯比重大,在校生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重新犯罪率和审前羁押率较高,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犯罪突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受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虽然未成年人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其认知水平有限,受同辈群体影响,容易产生性格行为偏差,加上法律意识淡薄,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每个“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未成年被告人大多数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教育缺失或者教育方式不当,部分未成年人家庭经济困难,为获取财物走上犯罪道路。学校对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学校家庭脱节,造成未成年人在违法犯罪边缘徘徊,却浑然不知。很多未成年犯尚未完成学业就中途辍学,沉迷于网吧或娱乐场所。社会不良因素诱导,未成年人重点场所监管不足,困境未成年人帮扶缺位,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成效不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或重新犯罪的风险。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政国家、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立足源头做好预防工作,有针对地制定矫治措施。遵循国家亲权理念,引入强制性亲职教育制度,加强对困境未成年人的帮扶力度。强化九年义务教育执行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衔接配合,发挥犯罪预防合力。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预防和处置校园内存在的欺凌偷窃等不良行为。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重点场所的管理和监督,发挥社区预防功能,加大社区内未成年人服务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尽可能消除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针对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由政府收容教养;对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按照新修订的《社区矫正法》规定,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判处实刑的未成年罪犯,完善开放式处遇,为未成年犯重新适应社会创造条件;建立未成年人社会帮教长效机制,依托学校、社区、企业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