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其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一般比较低,因此经过普通的一次生物淋滤会达到标准,甚至可以用于农用,如污泥堆肥。而工业废水产生的剩余污泥含有的重金属产量严重超标,无法进行农用,主要的处理方式为填埋。污泥填埋后会产生浸出液,浸出液中重金属会危害环境,尤其是会造成地下水体的污染,而重金属又具有易富集,难降解等特性,对环境危害比较大。因此去除污泥中重金属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淋滤法,生物淋滤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是被目前认为对环境危害最小,最经济最可行的方法。但是对于含有高浓度重金属的污泥,普通一次生物淋滤无法满足要求~],传统研究大多停留在优化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而污泥中有四种形态,其稳定性不一样,污泥中的重金属还容易浸出,其浸出液才是真正对环境危害比较大的因素。对于重金属含量很高的污泥,通过处理后一般无法进行农用土壤,主要是进行填埋,而填埋后污泥中的重金属会在垃圾填埋厂的环境中浸出,其浸出液中重金属的浓度是危害环境的最重要因素。本论文主要通过对生物的多次淋滤,研究其污泥中重金属的溶出率,以及每一次生物淋滤过后的污泥模拟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测定其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污泥填埋后浸出液中重金属的浓度)。依据国家环境保护部2008年4月2日颁布,2008年7月1日实施的GB-16889-2008垃圾生活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对含高浓度重金属的污泥的处置提供合理化的指导建议。本论文主要通过含固率1.0%、1.5%、2.0%、3.0%、4.0%、5.0%,的污泥进行多次淋滤,通过每一次淋滤之后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污泥中的重金属形态,淋滤之后的污泥模拟垃圾填埋场进行毒性试验研究,实验得出污泥含固率越高,生物淋滤所需的周期就越长,含固率为1.0%、1.5%、2.0%、3.0%的污泥在一次生物淋滤过程中,Cu、Zn、Cr的溶出曲线基本一致,都是在淋滤的第八天左右其污泥中金属的溶出率达到了最大值。而含固率为4.0%、5.0%的污泥污泥在一次生物淋滤过程中Cu、Zn、Cr的溶出曲线也基本一致,在淋滤的第22天左右达达到额最大值含固率为1.0%、1.5%、2.0%、3.0%、4.0%的污泥通过一次生物淋滤其污泥中Zn的浸出毒性就可达到填埋标准,而含固率为5.0%的污泥需经过两次生物淋滤,含固率为1.0%、1.5%、2.0%的污泥通过一次生物淋滤其污泥中Cu的浸出毒性就可达到填埋标准,而含固率为3.0%、4.0%、5.0%的污泥需要经过三次生物淋滤,含固率为1.0%、1.5%、2.0%的污泥通过二次生物淋滤其污泥中Pb的浸出毒性就可达到填埋标准,而含固率为3.0%、4.0%、5.0%的污泥需要经过三次生物淋滤,含固率为1.0%、1.5%、2.0%、3.0%、4.0%的污泥通过二次生物淋滤其污泥中Cr的浸出毒性就可达到填埋标准,而含固率为5.0%的污泥需要经过三次生物淋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