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称谓语“哥”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范围的扩大,亲属称谓语“哥”经历了泛化与类化的过程后,在网络语境下又产生了用于面称的“哥哥”(GG)、背称的“春/曾哥”、自称的“哥”、流行式“X哥”等新的变异形式。本文在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的指导下,对称谓语“哥”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所收集的1000个“X哥”语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网络时代称谓语“哥”的变异情况及致其变异的语言内部与外部的原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了称谓语“哥”的发展演变情况。“哥”在汉语里原为“歌”的古字,借自鲜卑语的“阿干”并逐渐固定为汉语中的一个亲属称谓,唐代始在口语里代替“兄”;唐代至清代,“哥”经历了称兄、称父、男子的尊称与昵称、妻子称呼丈夫等语义与指称上的变化;在前网络时代,称谓语“哥”发生了泛化与类化,产生了“大/老/小/姓/名+哥”、“职业/行业+哥”、“酷/帅/一+哥”等诸多变异形式,语义虚化,语法意义增强。第二章主要呈现了称谓语“哥”在网络时代的诸多变异形式,包括初步变异和深度变异两个部分。在初步变异部分,对称谓语“哥”在网络时代衍生的亲昵面称“哥哥”(GG)、戏谑背称“春/曾哥”及自恋式的自称“哥”等变异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深度变异部分,对“X哥”这一新兴语言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在“X哥”中,称谓语“哥”的基本语义特征逐渐虚化、甚至脱落,附加色彩义增多,指称对象及使用语域扩展,语法意义增强;“X哥”中的修饰限定成分“X”音节上以双音节为主、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节为辅,词性上以名词性成分为主、动词性成分次之、形容词性成分最少;以“X哥”命名的人物类型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外貌形象、动作行为、个性特征、道德品质、身份职业等类别上。第三章阐析了网络时代称谓语“哥”变异的原因。语言内部的类推机制、经济机制与变异机制是促使网络时代称谓语“哥”变异的语言因素,而社会民生、大众传媒等社会现实,后现代主义文化与草根文化,以及社会民众的标新立异、趋同从众、围观猎奇、宣泄情感等多重心理等诸多因素,与语言机制共同作用促成了网络时代称谓语“哥”的变异。第四章对网络时代称谓语“哥”的变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通过进一步观察与对比我们发现,网络时代称谓语“哥”的变异并不是个案,而是一种集群产生的变异现象。因此,我们对与“哥”相关、特征相似的其他指人称谓,即“姐”“弟”“妹”“帝”等,从语义演变及结构类型两方面做了集群化的探讨。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经常请求他人,也经常处于被请求的位置。如何提出请求,如何拒绝对方的请求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两大课题。尽管请求和拒绝本质上是冲突的,但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却
采用DDS+PLL技术实现频率合成器,其特点是宽频带(3~6GHz)、小步进(1kHz)、低相位噪声,频率捷变。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描述了宽频带和小步进的实现方式,相位噪声以及频率捷变
对处于自然垄断地位的企业进行监管,是在市场经济中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所必须采取的措施。英国的监管机构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办公室(The Office of Gas and Electricity Markets,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信息量的增多,语病方面的错误越来越多,各个时期语病呈现出的特点各有不同。语病方面的研究也随着语病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出立体化、多角度的趋
春秋诀狱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对中华法系的法律思想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从西汉时期法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春秋诀狱
《祝福》是赵季平先生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陕西风格浓郁的大型器乐协奏曲。通过对乐曲《祝福》的音乐素材、体裁、曲式结构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演奏技巧的分析,用大量谱例来说明陕西
针对近年来我省玉米生产中因施肥过量和氮肥种类单一成造成的增产效应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本研究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推荐的相同的氮磷钾养分水平设计了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工程界认为水工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外表面面积大,内侧面往往与围岩接触,散热条件好,不需要特殊的温控措施。然而,研究表明,相比于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水工准
本文通过对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运行30多年、存在诸多隐患的一次变电所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比、计算和论证,找出制约变电所运行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庆大霉素诱导耳肾损伤大鼠模型JJNK通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将12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庆大霉素组。每组6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