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岸海域的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海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40672166)”,通过运用天然存在的镭同位素(224Ra,226Ra)示踪技术,对九龙江河口区的地下水输入通量进行评价,并对其输送的营养盐数量进行评估。相对只有河水端元和海水端元保守混合的水体而言,九龙江河口区水体显然存在Ra的过量,推测有经由其它途径输入的Ra。通过识别九龙江河口区224Ra和226Ra的源汇项,认为它们的源项主要有:SGD输入的镭,河流输入的镭,河流悬浮颗粒解吸的镭,沉积物扩散的镭,沉积物再悬浮解吸的镭,径流和涨潮输入的镭;汇项主要有:放射性衰变损失的镭,径流和退潮输出的镭。通过构建九龙江河口区224Ra的质量平衡模型,量化各个源汇项,计算出海底地下水排泄量为2.13×108 m3 d-1;通过构建九龙江河口区226Ra的质量平衡模型,量化各个源汇项,计算出海底地下水排泄量为1.89×108 m3 d-1;两者平均为2.01×108 m3 d-1。根据以往类似的研究成果,该海底地下水排泄量中再循环海水可能占60%~90%。近岸地下水样及潮间带地下水样中营养盐含量测量结果表明:溶解总无机氮平均浓度为3.79μg/ml,活性磷酸盐平均浓度为0.45μg/ml,活性硅酸盐平均浓度为11.44μg/ml。如果以陆源地下水排泄量占海底地下水排泄总量的10%考虑,且认为营养盐在近岸含水层和地下河口中的化学行为是保守的,那么陆源地下水向河口区输送的溶解无机氮约为2.78×104 t/a,活性磷酸盐的输送量约为0.34×104 t/a,活性硅酸盐的输送量约为8.39×104t/a。跟河流输入河口区的营养盐通量相比,陆源地下水输送氮的通量约占河流输入的27%,硅的通量约占河流输入的92%,而磷的通量则高出河流输入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