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1927-1937年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化的研究,既有助于拓展深化史学研究领域,又能够为当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依据中华民国史档案文献,结合历史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1927-1937年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阐述。1927-1937年是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而这一时期教育现代化集中体现在教育制度现代化方面。1927-1937年,国内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经济状况的逐年好转,为教育制度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自洋务运动以来,到1927年,新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六十多年,本身的发展需要制度不断完善,实现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世界主要国家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这股浪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推进教育制度现代化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应对危机与挑战不可规避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从理念、体系、规范、运行四个层面系统诠释了1927-1937年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化的内容,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论述1927-1937年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化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1927-1937年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化的特点,进一步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教育制度的世俗化色彩日益浓郁、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行不悖;分析了1927-1937年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化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其积极意义具体是促进了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备,为民国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增强了当时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为战时教育发展奠定了的基础。南京国民政府教育制度现代化在其进程中存在着教育制度民主化欠缺,教育制度的变革缺乏持续性等局限性,无法满足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但是,瑕不掩瑜,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现代化,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将其视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中制度层面实现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制度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教育现代化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