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颈椎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及康复医学科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小针刀+颈椎枕治疗)、对照组(颈椎牵引治疗)每组25例。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每个疗程2次,共治疗2个疗程;颈椎枕治疗,休息时颈椎枕枕于颈部正下方,每天不少于6小时,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牵引机牵引,每周3次,每个疗程6次,共治疗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DI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拍摄颈椎侧位片,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曲度;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检测对比;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所有数据在SPSS18.0统计软件下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变损害程度和追加止痛药药量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治疗前NDI评分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8.00±1.96)、(7.38±2.39),治疗后分别为(2.88±1.33)、(4.33±2.30)分。治疗前、后NDI评分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NDI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颈椎曲度:治疗前颈椎曲度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5.17±1.05)、(5.29±0.91),治疗后分别为(7.08±0.88)、(6.21±0.78)。治疗前、后颈椎曲度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颈椎曲度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治疗前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46.96±3.71)、(46.58±2.62),治疗后分别为(48.92±2.22)、(47.54±3.18)。治疗前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46.71±2.99)、(47.33±4.23),治疗后分别为(49.50±1.72)、(48.00±3.74)。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明显增快,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疗效明显更优,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颈椎枕能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减轻神经根的卡压,改善颈椎曲度,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