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角器是我们的祖先所使用的工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人分析古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依据之一,只有认清骨角器的来龙去脉与存在的意义,才更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古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并从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本文以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鹿角勾型器为基本材料,综合全国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遗物,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尝试着进行了一次鹿角勾型器的初步研究。通过对各遗址出土器物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其制作过程、分布区域等信息,在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时期鹿角勾型器加工工艺和使用方法的差异中,推测器物的宏观发展方向,尽我所能的以考古学的方式进行分类,深入挖掘其所反映的人类意识的发展及生存状态的变化;并根据它们所体现出的时代差异,推测那个年代社会的总体发展进度。第一章绪论,简单介绍器物信息和江淮地区的地域背景,强调江淮地区的重要性同时展现研究鹿角勾型器的价值;第二章类型划分,依次介绍全国各地出土器物的具体细节,从淮河流域的双墩遗址、侯家寨遗址出发,扩展到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区、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区以及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区,综合多方信息,梳理并组合线索,分析鹿角勾型器的起源、演变和传播路线,最后对器物做出总体的类型划分,排出早晚关系和发展脉络;第三章功能探讨,试着从前文得出的结论中分析鹿角勾型器各个时期在各地的发挥何种功能,这些功能满足了古人类的何种需求,通过功能的变化反映人类社会的进步;第四章结语,总结全文,猜想流行了数千年的鹿角勾型器最终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