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梗阻性黄疸肝损伤大鼠模型,观察不同血清对大鼠正常肝细胞干预后ATF6、GRP78及CHOP的表达变化,探讨梗阻性黄疸肝损伤的机制与中药茵陈蒿汤的保肝作用机制,为清热利湿中药在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45只(250-300)g,雄性,购自天津市南开医院动物中心,随机将大鼠分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n=15);茵陈蒿汤灌胃组(Y组,n=15);梗阻性黄疸组(O组,n=15)。O组经剑突下腹正中切口入腹,分离胆管并采用无菌丝线双重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S组仅入腹探查,分离胆总管不予结扎;Y组每日固定时间,按每次剂量1ml/100g体重用茵陈蒿汤灌胃。3组大鼠均于1周后经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3组部分血清用于检测其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的含量,其余血清保存留备用。2、选择大鼠正常肝细胞BRL-3A系,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将细胞分为A、B、C组。分别用正常大鼠血清配制的培养基培养A组细胞,用梗阻性黄疸血清配制的培养基培养B组细胞,用梗阻性黄疸血清加含药血清配制的培养基培养C组细胞,3组细胞分别于培养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取材,离心后取肝细胞及上清液。采用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肝细胞中ATF6、GRP78及CHOP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TF6、GRP78及CHOP的基因表达情况,培养液上清液测量ALT、AST含量。结果:1、血清生化指标变化:(1)动物实验部分:O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DBIL含量均明显高于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实验部分:与A组比较,B组与C组细胞培养液中ALT、AST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细胞培养液中ALT、AST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低于B组,但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肝细胞中ATF6、GRP78与CHOP的蛋白表达变化:以actin为内参,A组为对照组,B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ATF6、GRP78与CHOP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在各时间点ATF6、GRP78与CHOP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但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肝细胞中ATF6、GRP78与CHOP mRNA的表达变化:以GAPDH为内参,A组为对照组,B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ATF6、GRP78与CHOP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在各时间点ATF6、GRP78与CHOP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但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体外干预大鼠正常肝细胞可成功建立梗阻性黄疸肝损伤细胞模型。在该细胞模型中,ERS中的ATF6信号通路及CHOP诱导的细胞凋亡途径被激活,可能是梗阻性黄疸造成肝损伤的作用机制。2、茵陈蒿汤含药血清可改善梗阻性黄疸肝损伤细胞模型的肝功能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分子水平调节ATF6的表达,减轻梗阻性黄疸时通过ATF6介导的ERS程度来抑制肝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肝功能。3、临床上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可辨证运用茵陈蒿汤,改善梗阻性黄疸造成的肝功能异常,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会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