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学习多为被动地接受。韩愈《师说》中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功能是传道、授业,目的是让人得到知识与常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准确、流利、恰当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摆脱传统英语教学的束缚,探索如何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锻炼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本身的体验应该受到教学的关注。“体验式学习”,一种在教育和培训中已得到广泛承认的学习方法,近二十年来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这种方法重视学习者最初的体验和具体经验,它是一个人直接透过体验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本文详细介绍了David Kolb的体验式学习圈,这一基本模型认为学习是一个由具体体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动尝试这四个环节组成的循环往复、不断积累的过程。很多学者都以此作为“体验式学习”的基本模型。同样,目前的职业教育在促进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日趋频繁的国际交流,对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出了要求,既要有扎实的职业技术技能,又要具有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突出强调学生的语言实际交际能力。将“体验式学习”模式应用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显著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展开研究,本文首先致力于介绍国内外关于“体验式学习”的背景,同时也提出了目前国内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相关文献、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作者在“体验式学习”四阶段学习圈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分享、评价这两个重要环节,提出了六阶段学习圈。为证明“体验式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效果,本文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方式对潍坊师范学校化工专业三年级的两个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应用研究。在对实验班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作者灵活运用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他们利用或自己制作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本文还以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后测,旨在了解学生当时的想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效果。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考试前后测试的成绩结果进行了对比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验式学习”在中等职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经过体验式学习,实验班的英语课堂气氛较之以前更加轻松和活跃,这样的气氛也相应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尤其在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进步。体验式学习模式不仅使学生对有意义的学习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了英语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而且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意识,对今后的英语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