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三五规划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相继推进,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问题在我国中部和西北部的黄土分布区显得愈发突出。土体微细观结构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破某一临界状态即表现为宏观变形、破坏。通过对黄土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宏观力学特性进行解释与预测是现阶段黄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虽然早期的学者对黄土的微观结构做了很多探索,但亟需对黄土结构性尤其是微结构更为详尽的阐述。黄土微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三五规划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相继推进,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问题在我国中部和西北部的黄土分布区显得愈发突出。土体微细观结构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破某一临界状态即表现为宏观变形、破坏。通过对黄土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宏观力学特性进行解释与预测是现阶段黄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虽然早期的学者对黄土的微观结构做了很多探索,但亟需对黄土结构性尤其是微结构更为详尽的阐述。黄土微结构包含颗粒组成、孔隙结构以及土颗粒的联结特征等,其中颗粒是黄土结构的核心和灵魂。组成黄土的矿物颗粒包含毫米级、微米级、亚微米级和纳米级的颗粒组合,从宏观到微观跨越了6个数量级,而以往对黄土颗粒的研究却大多只止步于粘粒。本文基于黄土粘粒级以下的亚微米-纳米级颗粒在黄土微观结构中的赋存,围绕黄土微-纳尺度的微结构特征系统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通过筛分-分散-沉降-风干的过程和方法对黄土进行了颗粒分离试验,得到粉粒级和细粒级两个组分的土样。采用智能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土进行镜下观察,从颗粒的角度观察发现黄土中的细颗粒的赋存形式大多是与其它颗粒形成“团聚体”结构或外包于粉粒和团聚体表面形成“颗核-颗衣”结构。从孔隙的角度观察黄土中亚微米纳米级颗粒的赋存情况,发现与黄土中亚微米纳米级颗粒相关的团聚体内孔隙和与粉粒级颗粒相关的团聚体间孔隙共同组成了黄土的双重孔隙结构。就断面和切片两种制样方法,借助扫描电镜内置的mapping面扫描功能获取黄土样品的矿物元素分布,从外表和内部同时揭示颗粒和团聚体的组成,并初步讨论了黄土颗粒组成及其细颗粒物质在黄土结构中的作用。最后,评估纳米二氧化硅材料改性黄土的水理性质,进行了原状、重塑土样在天然含水率和干密度状态下的稠度试验、渗透试验、湿陷试验和离心脱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对黄土的水理性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船舶制造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企业间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人才竞争逐步代替了市场竞争成为企业间的主要竞争要素。其中,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环
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地影响,同时,政治、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着教育的改革。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包办一切。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教育,整个教育领域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这样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体制能够在人、财、物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办教育,能够极大地实现资源在教育发展中的高效配置。然而,这种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日
卟啉小分子近些年作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以及界面材料已经有了迅速得发展,但其在小分子受体材料方面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卟啉分子作为给电子的大π共轭体系,具有良好的光、热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7%的人口,即400万人由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导致死亡。许多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空气中颗粒物的暴露情况与人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密切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能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解决用电设备对电网的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工业中,非线性负载的大量使用,如电机、二极管整流器等,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智慧交通”理念的提出,并购成为智能轨道交通行业实现资本扩张、资源优化配置和战略转型的首选途径。然而,由于智能轨道交通行业成长速度快、资源利用率低、市场秩序混乱,并购估值依旧选择收益法导致评估结果主观性强,市场价值难以体现,大额交易难以实现,并购成效差。甚至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也会增加并购估值风险。所以,该行业并购面临较大的估值风险,如何正确估值,为投资者提供估值风险
干线公路作为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在结构功能上相互联系,加速区域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由不良气象条件与地质灾害等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攀升,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分析以往事故的特征成因,及时发布不良气象信息并设计合理的诱导路径与方式,保障不良气象条件下公路的安全,高效运行,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论文依托陕西省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事故特征,对
直角转弯型流道作为工业中常用的一种管道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如: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热交换设备内部的流体换热通道、流体输配管网的运输管道及液压集成系统中集成
在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港口码头等建设中,水平受荷桩的应用日趋广泛,它的力学特性已经引起学者的关注。在现实工程中,基础是由许多不同性质的土层组合而成,由于不同土层的性质
新课程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随着高中语文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主体意识越发受到重视和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保证。因此,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改善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的重复记忆,以及机械地解读文本,忽视学生个性特征等问题,用一种生成性的理念指导高中语文教学便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但由于高中语文的应试化倾向严重,相对应的教学理念落后、生成性的教学方法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