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聪宣判》中的U型叙事结构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aa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聪宣判》是英国著名学者戴维·洛奇2008年出版的作品。小说主人公戴斯蒙德患有听力衰竭症,同时由于他授课的学院遭到裁撤而提前退休,小说主要刻画了戴斯蒙德在这两方面压力之下的生活。洛奇用诙谐的文笔描述了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中年危机”,使小说极具人文主义关怀精神。本论文将使用诺斯洛普·弗莱在《伟大的代码》一书中提出的U型叙事结构分析小说主人公戴斯蒙德的心理变化过程,继而展现作者如何使用这种结构表现主人公最终和生命达成和解,以及作品中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诺斯洛普·弗莱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代表人物。《威严的对称》、《批评的解剖》和《伟大的代码:<圣经>和文学》是弗莱最负盛名的三部作品。在《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中,诺斯洛普·弗莱将《圣经》中的U型叙事结构概括为包括罪孽和忏悔、堕落和拯救、受难和皈依等,主人公经过一系列苦难历程,最终到达较为完满的结局的结构。堕落的过程,苦难的深渊和最后得到救赎的过程构成了完美的U型。本论文除前言和结论外,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对《失聪宣判》和洛奇其他作品的研究成果以及介绍了U型叙事结构的具体内容。另一部分运用U型叙事机构分析了戴斯蒙德的心理变化过程。退休之后,戴斯蒙德的心理状况由退休前的舒适平和转变为压抑痛苦。退休前,戴斯蒙德生活愉悦;但退休后戴斯蒙德由于受到来自婚姻,亲人和社交方面的压力而心情抑郁。这一阶段的心灵变化过程和U型叙事结构的下滑部分吻合。周末度假之后,戴斯蒙德的心理状况到达了最低谷。度假之后戴斯蒙德与妻子进入了冷战状态,同时戴斯蒙德得知父亲的病情加重,加上戴斯蒙德在周末的假期中几件不愉快的插曲,因而他的心理状况达到了最低谷。戴斯蒙德心理最低谷和U型叙事机构中的最严厉的惩罚契合。经过波兰之旅后,戴斯蒙德改变了对待生活和生活中不愉快事件的态度,因而他的心理状况逐步回复平静与安宁。最后一阶段的心理恢复过程和U型叙事结构的上升过程对应。通过分析与研究,本论文探寻了洛奇为何要使用U型叙事结构来表现戴斯蒙德的心理状况变化。事实上,洛奇本人深受听力问题困扰,他很能理解重听带来的不便与焦虑。同时,洛奇信仰基督教,且从洛奇的几部小说中我们可清晰的感受到洛奇相信宗教有力量让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U型叙事结构的运用和小说中戴斯蒙德最终与生活达成的和解都表现了洛奇对现代生活中人们精神困境的人文关怀,也表现出洛奇希望宗教能安抚人们源于现代社会生活的焦虑。同时,洛奇在这部小说中也给予了那些深受类似中年危机问题困扰的人们找到解决办法的启发。
其他文献
2012年11月17—18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承办的“2012全国乐器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实验中心召开。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
架空输电线路分布野外,甚至很大一部分处于山区丘陵地带,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极为恶劣。在夏秋之际,经常会遭遇突发性雷雨天气,这大大增加了因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故障次数。为
由于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日渐增多,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项目的技术性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以往所普遍采用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于当前的土
所谓职业精神,就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生活中能动地、自觉地表现自己,就积累形成的职业理念和行为习惯。它不像执业资格证书或专业上岗证书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虽然无形却格外重要
期刊
"侘寂"的本质含义是指一种残缺之美,需要我们从世俗的审美中跳脱出来,静下心去欣赏人、事、物的不完美。这种理念被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强调本质的素朴之美,
B群链球菌(GBS)是引发以产褥期脓毒症、肺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新生儿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导致孕妇围产期易发生胎膜早破、绒毛羊膜炎、子宫内膜炎和泌尿道感染等疾病,因此采
<正> 尿激酶(urokinase简写UK,EC 3.4.99.26)是从新鲜人尿里提取的并经过连续柱层析纯化得来的一种溶血栓药物。它能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纤溶酶能使不溶性的纤
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进行预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变压器内部的潜伏性故障,且对于更好地实现状态检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变压器油中气体组分数据丰富、正常运行状态下各
<正> 观察运动疗法对其影响,以探讨偏瘫患者的呼吸功能特性。 1.偏瘫患者安静时的呼吸功能 分析对象为108名偏瘫患者,均已排除心肺合并症、双侧功能障碍、检查不合作者。男69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中文修订版考察初、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①生命意义感与年级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