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非均衡的国家,相同的政策输入在不同的地方输出结果差异很大。要想搞好村庄治理,外部的制度输入必须适应村庄内生发展的复杂需求。派系作为农村社会中内生的一种事物,其对村庄治理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就如何利用村庄的内部资源,塑造村民的共同利益意识,有效地动员村民参与组织,派系给我们提供了好的范例。 本文是以中部地区的一个村落——甲村为个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运用“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以甲村村落为场景,以影响甲村村政近十年的焦点性事件——派系竞争为主线,动态地展现了一场私人矛盾如何演变成为派系,又如何演变成财务问题、挡树行动、换届风波、林场官司和有组织的集体上访等派系活动,最后如何归于瓦解的过程。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派系的形成过程、派系如何有效动员村民,以及派系竞争对村庄治理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就派系形成的原因而言,笔者认为,利益是派系形成的动力,不满是派系形成的前奏,而面子的撕破往往是派系形成的导火索;村庄社会网络为派系形成提供了载体;派系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村庄精英的有效动员。就派系动员而言,笔者认为,派系动员主要是村庄精英凭借其拥有的资源所进行的动员,这种动员往往披着村庄公益的外衣,在激烈的派系竞争中有可能真正为村民谋利。此外,派系具有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的组织结构。核心层和紧密层并不单纯是利益结盟,而是具有一定的私人稳定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派系具有弱组织性的特征。就派系竞争对村庄治理的影响而言,笔者认为,派系竞争对村庄的影响是复杂的,但是派系竞争蕴含着村庄走向善治的可能,关键是要对派系竞争进行合理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