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药制药工业,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和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制造工业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医药制造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然而,《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发展迅速,在2020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但是,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低等突出矛盾。特别是,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的研发存在较大缺陷。因此,如何加快医药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医药制造业R&D效率,使我国从医药生产大国转变成以R&D优势为依托的创新强国,是医药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医药制造业R&D的自身特点,运用StoNED模型(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模型)--DEA模型和SFA模型的融合模型,对我国各省市2009-2015年医药制造业的R&D效率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医药制造业R&D效率的内、外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结合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我国医药制造业R&D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9-20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R&D投入(R&D人员和R&D经费内部支出)、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另外,我国医药制造业仍存在R&D经费内部支出在新产品销售收入中占比明显偏小的问题。2、我国医药制造业整体R&D效率呈波动增长的趋势。整体上,我国医药制造业的R&D效率呈增长态势,但波动幅度不一。展开来说,2009-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R&D效率出现了较大的增长率,但在2010-2015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R&D效率出现了小幅下降。3、我国医药制造业R&D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从大区上看,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各省的R&D效率较高,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效率值则偏低。4、医药制造业R&D效率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内部影响因素中,投入因素(主要指R&D资本的投入和R&D人员的占比)对医药制造业R&D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在非投入内部因素中,行业成长能力和产业R&D参与度能有效提升R&D效率。在外部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中,市场需求度对R&D效率的提升作用较为显著,而国有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R&D效率的提升。另外,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其R&D效率也较高。但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的R&D支持虽能积极促进R&D效率的提升,但作用并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大型医药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并加大对R&D活动的投入(R&D经费和R&D人员)。而对于中、小型企业,应该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参与R&D。(2)对于政府来说,地方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积极引进、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R&D;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加大对医药R&D的经费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