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救赎与自性发展论《京华烟云》中人文主义基督伦理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07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既是一个翻译家也是一个作家,尤其擅长英语创作。《京华烟云》作为其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就是一部用英语创作的文学巨作。该作品在中外文化界都曾引起过巨大关注。然而多数研究侧重于文中的道教面具,忽略了隐藏在其文章背后的人文主义基督伦理。   本文首先论述林语堂人文主义基督伦理形成的生活以及历史背景,概述其主要的表现方面。重点阐释了林语堂人文主义基督伦理的实质在于-自我救赎与自性发展。“救赎”在圣经里指的是圣子耶稣对人类的拯救,这是一种“他我”的救赎.林语堂人文主义基督伦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儒家以及西方的基督教思想,精粹其人类救赎的实质在于“自我救赎”,勇敢面对苦难的生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赎者。同时,林注重人格的“自性发展”,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爱情。当然,林的“自性发展”也并非鼓励没有底线的放纵人类欲望,肯定人类“善”的一面,否定其对社会对他人有害的一面,这才是林语堂所提倡的“自性发展”。   文中详细论述了《京华烟云》中各类人物自我救赎和自性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主人公木兰在失却自我,重拾自我,最后在人类的大爱中失却自我,达到自我救赎的过程,以及姚木兰与立夫之间由坦荡的情爱,上升到对自然人类的大爱,达到人格的完美,完成人格的自性发展历程。拟通过以上论述,表明人文主义基督伦理才是林语堂隐藏的文化人格。
其他文献
作为毕业典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演讲属于公共演讲。它体现着特定的校园文化,传达着特定的人际意义。从现有文献看,相比于其他类别的公共演讲,人们对毕业演讲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
《弗兰肯斯坦》,全名为《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又译《科学怪人》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玛丽·雪莱的长篇小说,小说一出版就因其独特的科幻和哥特式创作风
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名词化的研究历史由来已久,不同时期的研究者们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各有不同,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和推进,名词化现象逐渐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