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玄武岩纤维混杂布张拉性能及预应力抗弯加固梁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与修复中,但同时工程师与研究人员也发现了实际工程中应用FRP加固存在FRP材料应力滞后、强度利用率低等问题。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外贴纤维施加预应力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此类研究都限于完全浸渍固化后的纤维材料,无含浸混杂纤维布方面尚少有类似的试验研究。而且大尺寸纤维材料含浸固化后又存在运输不方便、与修复结构界面粘结不理想以及无含浸纤维布张拉控制应力不高等几个缺点。   基于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约束与裂纹抑制传播理论思想,本文从预应力材料以及混杂效应的角度出发,采用部分含浸碳-玄武岩纤维布层间混杂方式,将玄武岩纤维作为不平稳应力过渡层以提高无含浸碳纤维布的张拉性能,同时提高纤维布材对结构外形的粘贴适应性及材料强度利用率。通过尝试性试验,探索出碳纤维与玄武岩纤维混杂较为合理复合方式,完善了部分含浸碳-玄武岩纤维复合关键工艺。   在成功制备混杂布的基础上,对手工制备的碳-玄武岩纤维混杂布(Carbon-Basalt Fiber Hybrid Sheets,简称 CBFFIS)进行单向拉伸试验研究并对其在单向拉伸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应力-应变关系等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对可能影响碳-玄武岩纤维混杂布张拉力学性能的参数进行了相关研究,验证了通过间隔浸渍和层间混杂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混杂纤维布的张拉力学性能这一重要结论,并对CBFHS表观弹性模量以及抗拉强度进行理论分析。   另外,目前纤维加固工艺中所采用的手糊工艺存在的诸多缺陷,在工业复合材料界真空辅助成型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研发一套适合土木工程加固修复的真空辅助成型快速加固工艺,对真空辅助成型快速加固工艺进行相关试探性试验,利用2m长小混凝土梁进行加固效果对比分析。   进行周期荷载下外贴预应力碳-玄武岩纤维混杂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对其荷载-位移关系、破坏模式、承载力、刚度、延性、裂缝形态与分布等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同时与普通手糊FRP加固法进行比较,证明了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加固混凝土梁能更好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其加固后混凝土梁的性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基于给定的材料本构关系模型和计算假定,根据力的平衡方程,推导出各种不同(弯曲)破坏类型下的受弯承载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其他文献
货架立柱一般为冷弯薄壁多孔的型钢构件,影响其稳定性能的因素非常多。本文采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参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常用的高层货架立柱的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
在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中,因用地紧张,都大量兴建高层建筑。主要采用的就是框一剪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由于其整体性好、抗侧刚度大、延性好;承载力容
钢筒仓广泛应用于各种散料的储存,确定散料对仓壁的压力是筒仓结构分析设计的基础。关于散料压力的理论分析都引入一定的假设使得压力求解结果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别,且筒仓的散
如何考虑桨叶旋转效应是风能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结构在风荷载(通常风荷载为控制荷载)作用下的随机响应及其动力可靠度则为风力发电高塔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围绕上述两个主要问
对于断裂问题,工程结构及构件因为材料性能、外荷载及几何特性等方面存在随机性,所以在研究裂纹发生、裂尖应力场、裂纹发展时,必须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结构随机断裂分析是断裂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由于结构复杂,各种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结构工程的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本文以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风险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桥梁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借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流量与车辆荷载不断增加,致使大部分桥梁长期处于超载运营状态,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对公路桥梁安全运营构成重大安全隐患。在现有危旧桥
随着城市地下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场地使用限制的愈加严苛,有两种或者多种开挖深度的基坑越来越常见,如何考虑基坑非对称开挖的影响成为基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这
古老而构型独特的互承结构近年来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新研究兴趣点,因其节点简单,建造技术含量低,可快速安装拆卸,造型美观等特点而受到关注。简单的互承结构特别适合临时结构使
振动台模型试验是一种从试验角度来研究各种结构动力特性的重要手段,由于振动台设备承载能力和经济等原因,小比例模型试验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模型试验中对模型和原型的相似性有严格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模型所用的材料很难按照相似关系要求与原型材料保持一致,这使得模型试验存在很多挑战。本文主要对模型和原型相似关系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一是不同配重下模型和原型动力特性比较;二是钢筋面积在的不同相似关系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