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利质押融资是以专利权当中的财产权作为质押标的而获得贷款的新型融资方式,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美国、日本、德国等知识产权强国,很早就开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践,知识产权的价值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诞生了成熟的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起步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自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来,各地探索出了适宜当地发展实情的质押融资模式。本文运用经验总结法,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的专利质押融资模式。首先分析了美国的知识产权受益许可模式、联邦中小企业局模式、保证资产价格收购模式、日本的政策投资银行模式以及德国风险分担模式的运行机制和特点。然后分析了我国专利融资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模式,包括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武汉模式以及中关村知识产权投融资联盟。从国内外的专利质押融资分析中得到了启示。本文进一步选取了北京市作为分析对象,通过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提取其专利质押数据,运用专利分析方法,从质押专利、出质人、质权人三大方面的多个维度分析了北京市专利质押融资的发展现状及特点。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我国专利质押融资发展成效显著;(2)政府仍起主导作用;(3)科技型小微企业仍融资难;(4)专利质量仍需提升;(5)专利处置难。最后对结论中我国专利质押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从专利质押融资市场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人才培养、专利处置及专利质押融资创新五个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