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社会保障建设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其中包括与国计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医疗保险。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医改的三个制度,一个体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医疗保险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医疗保险提出的客观要求。山西省在2016年下发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标志着从此山西省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山西省初步形成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以商业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为辅助的医疗体系。但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也只是医疗保险漫漫改革路中的一步,具体如何实现全省同保还有待继续研究探索。本文就是基于“公平与效率理论、道德风险理论、协调发展理论、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和帕累托优化理论”的理论基础,以山西省的基本医疗保险为例,围绕医疗保险整合的条件对山西省的医疗保险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利用官方统计数据从筹资水平、待遇水平、统筹层次等层面进行量化研究,进而提出山西省医疗保险整合应采取“分步走、分阶段、分档次”的路径:第一步:制定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第二步,取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建立统筹门诊制度(虽然不在统一制度内统筹,但是为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奠定基础);第三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的统筹层次为省级统筹。第四步,融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和城镇职工医保制度,采用一制多档的形式,调整基本医疗保筹资方式,实现全民同保。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和改革是宏观层面的,要想稳步实现改革,还需要微观的配套机制和措施,来支撑制度改革,因此提出分级诊疗制度、三医联动模式、商业保险模式等配套机制,加快提升山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完成全民同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