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覆盖了山西省13个国家级贫困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80.5万人,占山西该片区农村总人口的42.9%,占山西省贫困人口总数的30%。这里地形起伏较大,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条件恶劣、民生艰苦,是山西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山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本文通过对处于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的静乐县庆鲁沟六个贫困村的住村调研及延伸调查,提出吕梁山区的贫困主要是支出型贫困,并进一步指出吕梁山黄土丘陵沟壑区贫困的深层根源是脆弱的生态环境下,伴随人口增长带来大规模垦荒种地破坏植被,不断加剧水土流失,导致耕地愈益坡陡地碎、土壤贫瘠,农业效率低下;反过来又迫使进一步扩大垦荒面积,生态脆弱与贫穷落后高度重叠,相互作用,恶性循环,一步步陷入了逆生态农业贫困陷阱。从庆鲁沟来看,破解吕梁山区的贫困问题,需探索“一保两增”的反贫困模式,一方面应在医疗、教育、养老、助残等方面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困难群众的刚性支出负担,逐步缩小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带来的差异;一方面,应围绕增绿与增收相统一,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恢复植被,通过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增加贫困群众资产性收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整沟综合治理与提升、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