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在放射性脑损伤防治中的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放射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以及VEGF蛋白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目的建立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RBI)动物模型,研究RBI病理机制,并探讨脑血管内皮细胞(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BEC)、胶质及神经细胞(gliacyte and neuron, G&N)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照组(Sham)和照射组(IR,20Gy电子线,6MeV),分别于照后1、3、7、14、28、42、56天被处死,取全部脑组织。分别通过HE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观察病理学变化,组织干湿比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brain water contents, BWC),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检测BEC、G&N VEGF蛋白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的变化。结果(1)照后第1天IR组即出现脑毛细血管间隙增宽,内膜破裂等血管源性水肿病理学表现,在照后第3、28天出现血栓形成高峰;IR组脑组织在观察期主要历经了脑血管内膜细胞受损、血管源性水肿、血栓发生、血栓消融、血管再通及新生等病理变化过程;(2)较Sham组而言,IR组的BWC自照后14天起明显增高,其中第14及28天升高有统计学意义;(3)IR组自在照后第1天起即出现VEGF染色阳性的BEC及G&N,并持续到观察终点,两者均在第14天达到表达高峰;(4)照后第1、14、42、56天,G&N VEGF蛋白IOD出现显著升高,BEC VEGF蛋白IOD在照后第1、14、42天升高具统计学意义;(5)BWC与G&N VEGF蛋白IOD存在部分正相关。结论(1)射线可致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损伤并诱发血管源性水肿的形成,后者参与了RBI的发生发展;(2)RBI模型中脑毛细血管内血栓的形成与消融可能导致了脑血流灌注以及BBB的双相变化;(3)VEGF蛋白在RBI急性期参与了诱导水肿、形成血栓,在RBI早发延迟期参与了血管修复与再生、血栓消融等事件。二、VEGF在RBI模型中的变化及分子间作用机制目的从细胞分子学层面进一步研究,以阐明VEGF mRNA及蛋白在RBI进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与相关分子间的相互调控,并探索抗-VEGF在RBI发生后的治疗时机。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VEGF、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κB,NF-κB)、细胞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ICAM-1)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全脑VEGF、NF-κB、ICAM-1总蛋白含量的改变,通过统计学相关性分析评价三者基因转录层面相互作用关系。结果(1)IR组VEGF mRNA与Sham组相比,其在整个观察期均出现了明显的下调,其中第1、3、7、28、42天降低具统计学意义;(2)IR组VEGF总蛋白在照后第1、7天表达增高,但在第3、14、28、42、56天表达相对降低,从第42天起,VEGF总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接近假照组水平;(3)IR组NF-κB mRNA仅在照后第1天较Sham组表达升高,但却无统计学意义,自照后第3天起其表达相对下降,其中第3及28天表达下调有统计学意义;(4)IR组NF-κB蛋白在照后第1、7、14、42及56时过表达,其中照后第7天达到蛋白表达峰值;但在照后3及28时,IR组NF-κB蛋白水平与Sham组接近;(5)IR组ICAM-1mRNA在照后第1、14天表达增高,其中第14天时上调有统计学意义;在第3及28天表达较Sham组下调有统计学意义;(6)IR组ICAM-1蛋白在照后第1、7、56天表达相对降低,但在照后第3、14、28、42天时表达明显升高,其中第28天时出现表达高峰;(7) VEGF、NF-κB、ICAM-1mRNA表达两两呈正相关。结论(1)RBI模型中VEGF基因转录功能受到相对抑制,VEGF总蛋白仅在损伤急性期升高,照后早期VEGF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相反可能与反馈抑制有关。(2)RBI模型大鼠脑组织中NF-κB基因在转录层面受到抑制,可能与NF-κB参与的凋亡抵抗与促凋亡平衡被打破相关;NF-κB蛋白表达水平波动且与mRNA表达变化不一致,可能与NF-κB基因转录后调控变化相关。(3)RBI模型中脑组织ICAM-1蛋白表达变化滞后于其mRNA表达,两者表达变化趋势协同。(4) VEGF/NF-κB/ICAM-1三个基因之间可能存在正向调控的环路。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在RBI模型中抗-VEGF作用的初探目的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Injection, Endostar)在RBI治疗过程中作用的进行评价。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单纯用药组(EN组)、IR组、照射+用药组(IR+EN),分别于照后1、3、7、14、28、42、56天被处死,取全部脑组织。通过HE染色光镜鉴别IR+EN的病理学改变,利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判定IR+EN组中VEGF基因转录、翻译、功能定位上的变化,利用体重测定、组织干湿比法及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Endostar应用于RBI的可行性。结果(1) Endostar应用于RBI治疗可能加重RBI急性期的血管源性水肿,但可在RBI早发延迟期逆转脑水肿趋势,同时延长血栓治疗窗。但神经元在干预作用下的获益并不明显;(2) Endostar应用于RBI治疗可在全段观察期内下调VEGF mRNA的表达,对比IR组,IR+EN组VEGF mRNA表达在照后第3、7及28天明显升高;Endostar应用于RBI治疗可促使VEGF蛋白在照后1、14、42及56天时表达明显下降,在照后第3、7、28天过表达,对比IR组,IR+EN组VEGF蛋白表达在照后第3、7、28及56天表达明显升高;Endostar应用于RBI治疗可诱导BEC上调VEGF蛋白的分泌,并在照后第7天到达分泌峰值,另一方面,可降低G&N VEGF蛋白的分泌;(3) Endostar应用于RBI治疗在RBI急性期可能加重脑水肿,但在RBI早发延迟期能减轻脑水肿的进展;(4) Endostar应用于RBI治疗可增加实验大鼠体重减轻的风险;(5) Endostar应用于RBI治疗,施予药物剂量在安全范围内。Endostar仅在RBI早期提升实验动物生存率,但从照后第5天起至观察终点,其生存率有明显下降,考虑影响因素为射线诱发的脑水肿。结论Endostar应用于RBI模型可延长RBI早期的血栓治疗窗,但未能有效控制急性期脑水肿。然而在RBI早发延迟期抑制VEGF的表达导致的严重治疗副作用也将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手术治疗的3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6±1.3)h,术中平
本文主要介绍在做地下汽车库电气专业消防设计时,对电气专业应结合建筑及设备专业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本文依据1991~2011年数据解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就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货物贸易每增加1%可使服务贸易增加0.56%,FDI每增加1%可促进服务贸
对于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经营者集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在附加限制性条件方面,多采用谨慎的干预立场,重点强调对集中后当事人的行为进行事后监管。鉴于国
目的分析儿童单发性霰粒肿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单发性霰粒肿430例,在表面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第1天换药时伤口情况及肿块消退情况;术后第7天随访伤口愈合情况及有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法在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青光眼白内障治疗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法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和
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是使用聚四氟乙烯颗粒或乳液为原料,经制成薄膜后用道具切割或直接纺丝,从而制得的一种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的纺丝方法主要包括:糊料挤出纺丝法,载体纺
尽管相对独立的企业投资理论、企业融资理论均有很大发展,但关于二者互动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研究表明,各种投融资理论都以某种企业理论作为基础,如何理解企业"黑箱"中的
MCM-68是一种具有MSE拓扑结构的新型微孔分子筛,它具有独特的10×10×12MR的三维孔道体系。该分子筛在石油加工中可作为良好的酸催化剂,如芳烃烷基化、异构化和催化裂解等。
作为经济学理论核心框架的阿罗—德布鲁模型假设信息完全与信息对称。但现实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如果在阿罗—德布鲁模型框架下研究不对称信息问题 ,那么企业融资将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