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登记是船舶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海事管理的源头,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自贸区成立后,拟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吸引符合条件的船舶在自贸区登记,本文在此背景下开展制度创新研究,目的在于借助公共管理的方法论指导实践,研究改进船舶登记制度对策,构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提升政府公共管理的效能。从目前我国船舶登记现状来看,在严格船舶登记制度方面已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随着国际航运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暴露出该制度因缺少公共服务理念和有竞争力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问题,导致我国资本的船舶在境外登记比例居高不下,无法使航运要素在国内港口进行聚集,影响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亟需对现有船舶登记制度进行创新。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公共管理,实施公共管理就要提供公共产品。本次研究充分运用了公共管理理论,在大力建设自贸区和制度创新的背景下,以公共管理理念为指导,梳理了我国船舶登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资船舶境外登记情况及原因,对改进船舶登记制度的必要性和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对国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借鉴,提出了构建福建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构想和保障措施,为今后国际船舶登记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论文主体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和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影响政府管理模式和构建以顾客为导向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第二部分对我国现有的船舶登记制度现状以及与国际航运发展的适应性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我国资本所占有船舶的登记情况,论述了改进现有登记制度的必要性和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可行性论点。第三部分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设计情况,分析了实施后的成效,总结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并进行了借鉴。第四部分论述了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构想,阐述了海事部门在制度创新中的职能和局限,重点论述了构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内容,并提出了如何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措施。本文所构建的船舶登记制度的主要创新点有:增加预登记制度和网上申报等程序;船舶登记文本标准化,与国际通行惯例对接;逐步放开对外资股权比例的限制;船龄上限不做硬性规定;在船舶检验机构上引入竞争机制;除船长外,其他船员可雇佣外国籍;着手税费改革研究,降低税费等。文章最后总结了本次构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研究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不足,实现了研究的系统性和完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