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密度数据通信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优化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化业务的迅速开展,大型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与需求越来越多。高密度计算机、服务器的不断推出,向空调制冷技术提出了挑战。数据机房通常布满各类需要提供高温度、湿度环境要求且稳定的电信设备,数据机房所需要的“供电电源功率密度”成倍增长,电源和制冷的成本在行业投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甚至占到了1/3。高密度服务器设备导致空调系统供冷能力不断增加的同时,目前一些数据机房在日常运行中存在着机房内的空调未达到满负荷状态,机房内部仍存在过热或局部过热现象,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如何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降低机房空调耗电量已经成为高热密度通信数据中心建设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影响高热密度通信数据机房通风空调系统环境控制效果的气流组织形式这一因素入手,通过改变通信机房的气流组织形式,找到新型的既能够满足通风环境控制要求又能够比原有的方式更加节能的气流组织形式。   本文研究了高热密度通信数据机房不同气流组织形式对温度场、速度场以及能耗的影响,文中以某实际数据机房为例进行了实测和模拟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将现场实测和CFD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结合实际尺寸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实测的边界条件进行现运行工况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模拟计算,然后将模拟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利用经验证可靠的模型,将新提出的地板下送风方式下回风口置于顶棚与回风口下拉气流组织方案和原有方案在不同热负荷工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了模拟,并从空调效果和耗能量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⑴利用CFD模拟实际机房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模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能够很好的吻合,说明该模拟方法是可靠的。⑵通过对数据机房现有气流组织形式在机组热流密度1200W/m2的工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模拟得出,现有气流组织方案出现过热和局部过热的现象。⑶对通过对数据机房地板下送风方式下回风口置于顶棚与回风口下拉气流组织方案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参数下,两种通风方式均能满足热流密度1500W/m2的机房环控要求。⑷经过对三种方式环境控制效果和能耗的对比得出,下送风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冷热气流的混合,在满足温度场和速度场要求的前提下更为节能;回风口的下拉可以防止部分冷量的短路,同时能迅速排走余热,能量利用率更高。
其他文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的演变,河床标高出现下降的现象。而近年来,过度采砂、修建水库、河道清淤等人类活动加剧了河床的下切,导致河中已有建筑物(如桥梁、河堤)的入土埋置深度
填充墙框架结构是房屋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结构体系。已有的研究表明,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变形性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忽略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影响并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钢框架结构是两种常用的建筑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大多呈脆性破坏且震后不易修复;钢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易引起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因此在高地震烈
由于材料的老化、不正当使用以及维护不善将会对结构带来一些潜在的病害以及危险,同时地震、火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荷载长期作用的疲劳、腐蚀等原因也将使结构产生不同程度
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纯木质结构大塔,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为八角形楼阁式木塔,全部由木材以榫
清水混凝土是一次性浇筑成型并不做任何外部抹灰等处理,利用本身达到装饰效果的混凝土。清水混凝土具有绿色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正成为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目前国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行业对电力和交通运输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等级公路道路工程、铁路专线工程等接连出现,而这些工程要么建造在高山峡谷
高层框筒结构体系是具有较好的抗风、抗震性能以及良好经济性的结构体系,随着高层结构的迅速发展,针对核心筒剪力墙的研究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实际工程中,特别
本文对不带拉杆和带约束拉杆方钢管混凝土柱钢管壁板件的轴压和偏压局部屈曲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性能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现有试验和理论研究合理地假定方钢
本试验研究目的在于研究预应力度对开洞组合墙出平面偏心受压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就国内外关于组合墙结构的试验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组合墙研究多为均布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