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5亿,每年还要新增600万。现有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的高达76.4%,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的状况已延缓了转移的进程。因此,加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迫在眉睫。为此,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再次强调,“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研究成果颇丰,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研究成果不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成效及问题进行了总体的把握,而且提出的政策建议必将对实际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仍有一个关键性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及系统研究,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资机制的构建问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农村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较低的现实背景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为基础,以投资主体为细分标准,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市场细分为劳动力个人投资的培训市场、企业投资的培训市场和政府投资的培训市场,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各自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及实证分析,并以此分析结果为依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培训项目的形式,设计了三方互动的投资机制。本研究由10章组成:第1章“导论”,着重介绍研究背景、选题依据、目的、意义、思路、方法和结构。第2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资机制的相关文献综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研究成果。第3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资机制的理论基础”,从培训的成本收益、培训的投资决策、培训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培训的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培训的公平与效率等五个方面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资机制实证分析框架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第4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资机制:一个实证分析框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以农村劳动力个人、用工企业和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实证分析框架。第5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个人投资:模型与实证”,应用前面提出的实证分析框架,从农村劳动力个人层面研究其培训投资决策。第6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企业投资:模型与实证”,应用前面提出的实证分析框架,从企业层面研究其培训投资决策。第7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府投资:基于财政补贴理论的案例分析”,应用前面提出的实证分析框架,以浙江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财政补贴的典型作法为案例,对政府介入培训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第8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资机制:结论与评价”,根据前面三章的实证分析结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个人投资、企业投资及政府投资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与评价,揭示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资机制构建的方向。第9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资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介绍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实施的培训投资促进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借鉴。第10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资三方互动机制的设计”,在前面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计了一个能够实现农村劳动力个人、用工企业及政府三方互动投资机制的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