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目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从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形态结构改变,探讨免疫器官在ITP发病中的作用;从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与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内在联系,探明其在ITP发病中的作用;从血小板计数与功能、骨髓巨核细胞变化特点,研究与ITP发病的关系,同时了解紫癜颗粒的效用机理。2 方法2.1实验研究采用免疫造模方法,即用豚鼠抗BALB/c小鼠血小板血清(APS)给BALB/c小鼠腹腔注射,建立慢性ITP模型。按血小板计数随机分组,分别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四个不同层次探讨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的效用机理。采用HE染色观察胸腺及脾脏的形态结构变化,探讨其与ITP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放免法检测IL-2、IL-6、IL-8的变化,明确其在ITP发病中的作用;分别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胸腺及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Bcl-2蛋白表达,以了解其与ITP发病的关系。2.2 理论研究通过对ITP中西医两方面的文献研究,发现现代医学对ITP的免疫发病机理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但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还有诸多不足;而中医学对ITP病因病机有独特认识,在治疗方面有着可喜的成绩,但在对ITP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方面还较滞后。通过紫癜颗粒的效用机理研究,寻找中西医研究的切入点。同时对紫癜颗粒的创立背景及以气虚为本,瘀血贯穿疾病始终作为立论依据和确立益气补虚、祛瘀生新治法等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3 结果3.1实验研究3.1.1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一般状况及游泳时间的影响模型组在注射APS48小时后,腹部、尾部出现轻重不等的瘀斑瘀点;造模后第5天小鼠即出现活动减少、拱背、竖毛、毛发不光洁,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5);紫癜颗粒对上述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总体上以大剂量组效果最佳。3.1.2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明显增大,胸腺萎缩明显(P<0.05),紫癜颗粒各组及醋酸泼尼松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免疫器官的作用,其中以紫癜颗粒大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佳(P<0.05)。3.1.3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0.01),血浆CD41(抗GPⅡb抗体)、CD61(抗GPⅢa抗体)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ITP出血与血小板减少<WP=6>及聚集功能降低有关。在提升血小板计数方面,紫癜颗粒大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优于其他各组(P<0.05)。紫癜颗粒大剂量组可以显著升高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含量,表明紫癜颗粒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3.1.4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数和未成熟的巨核细胞数一致性增多,而产板型巨核细胞却减低(P<0.05),表明ITP模型小鼠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伴有成熟障碍。紫癜颗粒的大、中剂量组可以抑制不成熟的骨髓巨核细胞的增生,促进产板型巨核细胞的产生,但紫癜颗粒大剂量组优于血康组、泼尼松组及紫癜颗粒小剂量组。3.1.5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3+、CD4+、CD8+的含量及CD4+/CD8+比值均降低,血清IL-2、IL-6、IL-8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癜颗粒大剂量组可使外周血CD4+、CD8+含量升高,血浆IL-2、IL-6、IL-8含量降低(P<0.05),病情减轻,提示T细胞亚群及IL-2、IL-6、IL-8在ITP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紫癜颗粒有免疫调节作用。3.1.6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胸腺及脾脏细胞凋亡与Bcl-2、Fas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脾生发中心Bcl-2表达增多,B细胞凋亡减少,胸腺皮质Fas表达增多,T细胞凋亡增多。经紫癜颗粒大剂量组治疗后,脾生发中心Bcl-2表达减少,胸腺皮质淋巴细胞Fas表达也减少,提示该方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Fas表达来调节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的。3.2理论研究现代医学认为异常的免疫反应或正常免疫调节的破坏是ITP发病的重要环节, ITP血小板的破坏与出血是各种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交叉影响的结果,细胞因子网络系统失调是ITP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医学根据其反复出现皮肤紫癜及各种出血等特点,归属于“肌衄”,“血证”范畴,认为病位在血脉,同时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因与六淫邪袭、饮食所伤、情志郁结及禀赋不足等有关;病机主要有肝肾两虚、脾肾阳虚、瘀血内阻、血热妄行、气不摄血等;治疗主要有补益肝肾、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等治法。4 结论①血小板计数与功能、骨髓巨核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IL-2、IL-6、IL-8)、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病理学改变及其Bcl-2、Fas凋亡蛋白的变化与ITP发病密切相关。②紫癜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减少血小板的破坏,提升血小板数量及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抑制不成熟骨髓巨核细胞的产生,促进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