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宁区位于兰州的西部,属城乡结合部,在兰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多种植物生长的地理环境条件,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本论文首先对安宁区植物资源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绘制出了安宁区主要植物资源一览表,为他人了解、查阅相关的植物种类的信息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经过较全面详细的调查,确认和鉴定安宁区主要植物种类共80科,221种。并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了每种植物的真实照片,在简明生物学词典上查找每种植物的拉丁名、主要特征和主要用途,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以长风中学2006级七年级学生为教学实验对象,让学生观察、识别并调查安宁区常见植物,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指导学生采集安宁区常见植物,制作植物蜡叶标本,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长风中学的生物教学资源。此外通过对安宁区全部9所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的生物实验、环境保护知识、营养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得知:安宁区七年级学生的生物实验开设率偏低,平均为56.01%,长风中学实验开设率居于安宁区9所中学之首,为90.48%。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知晓率较低,平均为44.45%,长风中学最高,达79.25%。通过Z检验得出长风中学七年级学生环境保护知识的知晓率与其他8所中学的知晓率差异十分显著。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也不理想,平均为54.41%。其中长风中学最高,为75.75%。通过Z检验发现长风中学七年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师大二附中的差异不显著,与农大附中的差异显著,与其余6所中学的差异十分显著。利用安宁区的植物资源为实验材料,通过学生课堂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课外实验等实验方式,采取同一材料多个实验集中法、同一实验多种材料比较法、开发资源就近就地取材法等多种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七年级生物课程内容和安宁区主要的植物资源,采取以课堂渗透教学为主,课外多种活动为辅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营养健康教育,加强学生了的环境素质,增强他们的营养意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