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贸与环境协调的评价与预测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凭借其优秀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在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了璀璨的成绩。但由于蓝区经济结构较为传统,能源结构单一,使得蓝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开始突显,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空气质量、淡水资源等一系列自然资源的减少;另一方面传统的经济结构难以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拉动,随着世界经济的放缓,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需求增量减缓,工业制成品的需求趋于饱和,传统经济模式亟需改善。蓝区作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如何在保证经济总量提升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将会是未来蓝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相关理论出发,对蓝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蓝区经济环境发展现状。在本文中,结合前人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与相应理论基础,结合专家意见,利用DPSIR框架对经济、能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按照其因果关系进行分类,构建蓝区经贸环境协调发展体系,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于指标体系权重进行综合评定,发现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能源需求、新能源利用、科技进步等几方面在蓝区经济环境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借用发展指数、协调度评价方法,对蓝区各系统及整体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发现结合效用的协调度显示蓝区整体协调性呈缓慢上升趋势,2003年至2012年其协调性由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蓝区在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居民影响方面具有良好发展趋势,但是环境状态与能源使用略微下滑。借助GM(1,1)模型对蓝区将来各系统发展趋势预测,从预测结果来看各系统发展趋势较好,虽然环境近期内出现了下降,但是未来会缓慢上升,能源系统因为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远大于能源效率改善的速度,导致能源系统下降明显。结合相应的指标权重与评价指标的变动情况,结合蓝区当地的实际情况,从环境、经济、能源、社会等多方面提出了蓝区经贸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其他文献
投射理论和构式理论分别从词汇和句法两个角度探究了决定句法实现的语义因素。然而,通过对语料库的定量考察,本文发现,在主宾语的语义类型和配置模式上,英汉状态变化事件还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共享经济进驻农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发展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出行建设尤为重要,作为一种绿色环保
0引言1993年,英国人Mona Baker发表《语料库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启示和应用》一文,标志着语料库翻译学(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以下简称CBTS)的诞生,也引发了国内外
<正>绿色石化,蕴含着宁波巨化多方面的创新与变革。用什么来打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在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宁波巨化),答案是:"绿色"。在这里,厂区是绿色的,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是一种以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不仅能较合理地评估不同性能水准下结构抗震能力,并且能够反映结构从弹性到弹塑性、逐渐损伤直至破坏倒塌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