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凭借其优秀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在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了璀璨的成绩。但由于蓝区经济结构较为传统,能源结构单一,使得蓝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开始突显,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空气质量、淡水资源等一系列自然资源的减少;另一方面传统的经济结构难以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拉动,随着世界经济的放缓,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需求增量减缓,工业制成品的需求趋于饱和,传统经济模式亟需改善。蓝区作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如何在保证经济总量提升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将会是未来蓝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相关理论出发,对蓝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蓝区经济环境发展现状。在本文中,结合前人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与相应理论基础,结合专家意见,利用DPSIR框架对经济、能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按照其因果关系进行分类,构建蓝区经贸环境协调发展体系,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于指标体系权重进行综合评定,发现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能源需求、新能源利用、科技进步等几方面在蓝区经济环境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借用发展指数、协调度评价方法,对蓝区各系统及整体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发现结合效用的协调度显示蓝区整体协调性呈缓慢上升趋势,2003年至2012年其协调性由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蓝区在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居民影响方面具有良好发展趋势,但是环境状态与能源使用略微下滑。借助GM(1,1)模型对蓝区将来各系统发展趋势预测,从预测结果来看各系统发展趋势较好,虽然环境近期内出现了下降,但是未来会缓慢上升,能源系统因为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远大于能源效率改善的速度,导致能源系统下降明显。结合相应的指标权重与评价指标的变动情况,结合蓝区当地的实际情况,从环境、经济、能源、社会等多方面提出了蓝区经贸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