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舍伍德·安德森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美国作家。他凭借《小城畸人》(Winesburg,Ohio,1919)这部小说一举成名,由此奠定了其经典作家的地位。近百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安德森以及《小城畸人》进行研究,其中一些重点关注小说中畸形人物形成的根源。关于这一问题,部分学者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畸形人物形成的根源在于人物自身的心理障碍,导致他们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与之不同的是,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中的失范理论,将小说中人物的畸形行为视为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行为,即所谓的失范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失范行为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其实造成失范行为的原因更多地来自于角色与社会关系的失调,所以更适合从社会失范理论来分析。失范理论强调失范行为大都出现在社会转型时期;而安德森本人及其作品中的人物正处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日益商业化,金钱变得无所不能。这个时期人们价值观的混乱成为了当时小说家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安德森通过他的作品,描绘了当时中西部小镇居民的真实境况,通过畸形人物形象,艺术地表达人们内心深处渴望摆脱这种处境的愿望。本文以安德森代表作《小城畸人》为主要文本,运用社会学理论中的失范理论,以失范行为与社会关系三种表现形式为框架,对具有失范行为人物的特征及摆脱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转型时期的背景探求人物失范行为形成的根源,即价值观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