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瓷固定修复技术已成为当今修复的主流。传统金瓷全冠修复技术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如部分患者对合金过敏;基底冠合金成分对临近软组织的不良作用;金属基底不透光使修复体透光性与真牙差别很大等。因此,近年来全瓷固定修复技术以其极高的生物相容性、逼真的美观效果和可以与真牙相媲美的透光性等优点使其得以迅速发展,并在临床应用中逐步普及。 目前应用的全瓷和金瓷固定修复体仍需大量磨切牙体组织,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尽量保存健康牙体组织的修复原则向背,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口腔专家主张“微创修复学”,即在修复过程中尽可能少的损伤患者健康牙体组织。本世纪初,第四军医大学陈吉华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全瓷嵌体桥固定修复的设计思路,便非常符合“微创修复学”的原则。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自身的牙体组织,减少了修复体边缘线的长度,避免了修复体金属材料本身导致的过敏和龈边缘问题,因此这种技术刚刚出现便受到了患者的普遍欢迎,而嵌体桥修复体的强度便成了此项技术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