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补肾阴”的经典代表名方,由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首创,北宋太医钱仲阳依据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化裁而成,是著名的滋阴补肾代表方。国内已经有众多厂家从事六味地黄丸及相关制剂的生产,作为保健良方其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本文分别介绍了大孔树脂和超滤两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在其生产工艺中的应用,以期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减少服用量,从而减轻消费者的负担,为国药走向世界打好基础。本文根据工艺路线及实际情况暂拟定芍药苷作为指标成分,选用超高速离心作为预处理手段,来对大孔树脂工艺与超滤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在大孔树脂工艺中,首先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选取了效果最佳的HPD-100大孔树脂,进而进行了动态吸附研究,确定其泄露点及饱和吸附量,然后通过吸附洗脱实验确定了洗脱剂酒精的浓度和用量。为了考察吸附过程当中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了正交实验对药液流速、盐效应、药液浓度三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工艺经优化以后浸膏质量仅为原药材的4.6%左右,而其中的芍药苷也有85%被保留。在超滤工艺中,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压力、料液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以透过液芍药苷相对含量、浸膏中芍药苷含量、除杂率为超滤药液的质量指标,以芍药苷相对提取率为生产质量指标,考察相对最优超滤除杂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优超滤工艺条件下,浸膏质量为原药材的17%左右,芍药苷保留率高达95%。本文的最后还初步研究了大孔树脂与超滤的联用,结果表明联用后尽可能的保留了六味地黄中的多糖类有效成分,弥补了单独使用大孔树脂时的缺陷,而在使用了大孔树脂以后,也使浸膏得率比单独使用超滤时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本文结果表明大孔树脂与超滤两种技术均可有效的富集六味地黄中的芍药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