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习惯法生态环境保护价值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o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长久以来根据本民族特色形成了植根于宗教禁忌、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的族内禁忌规范,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对少数民族自身的生息繁衍和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文化积淀,它承袭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与成果。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历史文化遗留有巨大的惯性力量,是实际存在于中国现代社会的有效的秩序规范。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习惯法规范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可以借鉴的镜子。少数民族习惯法是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国家制定法,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习惯法不但内容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成效显著,实际上与国家制定法一起构成了多元化的法律体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习惯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有益部分,提升为现代的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弥补国家制定法的不足,探讨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与当地环境保护有关的习惯法对当地环境法制建设的应有贡献。本文采取文献研究、实例分析、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等方法,分五个部分对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行逐层递进的研究,欲引起人们注意解决环境问题的另一种资源——少数民族习惯法。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概括性总结。接着,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习惯法的相关理论,对习惯法、少数民族习惯法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具体分析了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点及研究的现实意义,指出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而通过以丽江纳西族、彝族和白族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习惯法规范的例证论述,分析现代法治视野下少数民族习惯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和作用,最后,通过对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行价值分析,指出现阶段少数民族习惯法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借鉴和促进,意在分析汲取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有益成果,补充推进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探析少数民族地区习惯法在立法理念、执法思路和完善司法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以期完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环境保护有益成果与国家制定法的完美结合,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体系的完善。
其他文献
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中公认的第二大理论,迄今仍为语言学家们极力关注。Grice认为在日常会话中人们会潜意识或无意识的遵循合作原则,然而有时他们又不总是直白地告诉
目的:了解非心源性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l)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对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为危重病患儿的早期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其中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民办院校自身原本具备灵活追随市场就业机制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障电网安全的哨兵。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保定地区经济突飞猛进,电力需求增长尤其明显,近来年来电网规模扩大了一倍。电网规模快速的增长必要带来电网方式方
交通安全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它已成为人类非正常伤亡的重要因素。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而伤亡的人数都在10万左右,每年死亡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排名世界第一,道路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基于城镇化的发展,城镇用地越来越多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
葵花籽作为新兴的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品,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比,无论是从产品的颗粒大小,还是口感上在都具有优势。因此,中国葵花籽的贸易越来越受到中东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的欢迎,尤其
城市绿地具有生态、审美、游憩三大效益,给人们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享受,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事项和任务,学界关于“三农”的研究和讨论及相应的成果也一直颇丰。农地流转这一主题与“三农”问题有着十